【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追信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考试
问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
一、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答: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注,伏笔;顾,照应:都有呼应之意。“眼”点设得好,会更有效地突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读来犹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史记》往往记小事以安插“文眼”。
小事与大事联系;小事为大事铺垫(张目)。如《淮阴侯列传》中:
第一大段写韩信胯下受辱,有这样两句:“中情怯耳。”、“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第二大段写韩信破赵之战前,成安君不听广武君策而说了这样的话:“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第三大段写信杀龙且之战前,又有这样两句: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

第五大段写韩信自己揭开当年宁可胯下受辱的谜底:“故忍而就于此。”
“怯”。
→“忍”。这一注一顾,是布置得何等精妙。
而在第四大段中,司马迁又曾这样写韩信拒蒯:韩信犹豫,不忍倍汉。
“忍”一“不忍”,两相对比,又把韩信的性格表现得多么鲜明。
令人读此篇,感慨有馀味。
二、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答:《侍坐》章记录了由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主题就是讲述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


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答: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答:在孔子的启发和鼓励之下,他的四位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全都畅所欲言,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并生动的展现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对自己从政才能较为自负;
冉有:言语得体,对自己领导经济建设能力充满自信;
公西华:善于辞令,对社交礼仪一腔热忱;
曾点:旷达,对当时社会现实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三、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1、这段文字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



2、请一一指出这段文字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答:本段文字中词类活用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刑于寡妻”。


3、“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其译文为:说的就是要把这种好心应用到其它方面去罢了。所以推广恩惠就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惠就连妻子儿女也安定不了。

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況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庖丁的这段话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各个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庖丁的这段话可以分五个层次:
第一层,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
第二层,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无非全牛,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第三层,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

第四层,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
第五层,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



2、出自这段话的成语有哪些。
答:出自这段话的成语有: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批郤导窾: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
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新硎初试: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
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五、《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开头两句是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
这属于“赋、比、兴”中的哪一种。《文心雕龙》和《诗集传》分别是怎样解释“兴”的。
《诗经》中的“兴”可细分为哪几种情况。
请一一举例说明之。
答:开头两句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属于“赋、比、兴”其中的“兴”。
兴,起也。
……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周南·关雎》集传 )
《诗经》中“兴”可细分为四种情况,具体如下:
1)用含有譬喻和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发发端和象征。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
2)用自然景物的形象来起情和反衬。如:“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 《秦风·晨风》 )
3)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
4)也有很难找出景物描写与正意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但它在形式上起着“开头”和起韵的作用。如:“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唐风·采苓》 )
六、请全面分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格律特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然后说明此诗是怎样使“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的。
答:《赋得古原草送别》庚韵,丙起。
用韵:荣、生、城、情,押韵。
平仄:平起式首句不入韵,类型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颔联出句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此诗没有失黏、失对和其他不合律的地方。对仗:颔联是流水对,音步是二一二对二一二;颈联对得较工,音步是二一二对二一二。句式:全诗每句都是三字尾。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借春草表达情意是古人惯用的手段。
“青”,谐音“亲”、“情”。春天是青草发芽的时候,也是人最思念亲人的时候。青草年年长,思念也会年年加深。野火烧不尽野草,空间隔不断友情。
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满了道路,该有多么难走。野草是那么荒远,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虽然不愿意你离去,你却不得不远行。这莽莽的青草,见证着我们的友情。也就是:朋友,你就要远行了。
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呢。等到明年青草再绿的时候,我该多么想你呀。
这路途遥遥,又让我多么担心你呀。不过,我们的友谊像青草一样常青,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七、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简述豪放派词的主要特色。
答: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上片即景写实。
通过写景,一方面寄托出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亦为英雄人物出场造就雄壮气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三句写出了声势浩大的长江,大浪滚滚,向东流去,卷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人物,他们象滚滚东流大浪,一去不复返了。作者登高眺远,点出江流浩荡,高唱入云,无穷兴亡之感形诸笔端。作品开头,便把大江和古代英雄合写,把沉郁的心情与豪迈的气概融为一体,使全词笼罩了一层豪迈激荡之气,沉郁愤懑之情。英雄不见了,这是令人伤感之事;长江波涛汹涌,这是令人振奋景象。江山人物合叙,更显风格雄浑、苍凉。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承上启下,呼应开端,又勾起下片。上片重写江山;下片则紧承“豪杰”二字重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句是用以突出周瑜少年英俊,使这个英气勃勃的青年将领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出周瑜的英雄气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最后一句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洒脱情怀,复归于沉静,旷远;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气度。
作品是体现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的风格也就是作家个人的风格反映。苏轼少年时便有“历厉有当世志”,他有着为国、为民的壮志情怀,有着高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有着不畏坎坷的豪迈品质。当这情怀、胸襟和品质通过语言艺术,从作品中反映出来,就表现出开拓境界的风格,与豪放词风。。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9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