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信客读后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诧异,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讲一个人去旅游世界,找寻各地的文化。其实事实上也和我想的差不了很多的,是讲余秋雨先生去寻访世界各地的文化。
作者在寻访一个个远古的“文化”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人最初的痕迹。文化在发达之后,根子上仍是生命的痕迹。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都有无数高贵的生命在支撑。高贵的生命要创造文化,必定会经历坎坷,而作者所谓的“苦旅”并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创造之苦,由创造之苦链接成了人生旅途,这就是文化的宿命。

先说说作者的经历吧,在文革时期,父亲被打倒,后因为自己被诬陷诽谤,父亲气不过,也因此与世长辞。他自己虽然遭受着无数文人的诽谤诬陷,却从来没有反驳过一句,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而在完成对世界文化的考察的时候,虽身在国外,但国内的诽谤却从未停止过。对于作者自己,很为他感到惋惜,明明一介文学巨匠,却屡屡遭受到不公的待遇,遭受着整个社会的诽谤与诬陷,那些所谓的文学家,不过是嫉妒作者的才华罢了。当然,作者的面对这些言语,只是默默的承受并以无言相回应,这点我猜是继承了他母亲的性格吧,他母亲在文革之时就已经看穿了这些时事,她知道,反驳是没有用的,一旦反驳便会陷入他们的逻辑网络之中不能脱身,所以他母亲选择了沉默。
作者的态度是明智的。
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一是:如梦起点,二是:中国之旅,三是:世界之旅,四是:人生之旅。
从故乡说起,由小到大,慢慢到人生之旅。
先说说《牌坊》和《寺庙》,我虽然没有见过什么是真正的牌坊,但是通过在电视上和百度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牌坊的照片。从作者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束缚,男子一旦去世,女子改嫁则视为不忠,这样的规矩逼得多少年轻女子在大好年华就选择了自尽。而一个女子要想获得贞洁牌坊,怕是得处处小心,孤苦守寡多少年才能获得这么一块虚名。到最后,那些下葬的贞洁女子,则不知去处,一个乡村小学,一个尼姑庙,则暗示着什么。封建社会的有些规矩对女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而我们作为当代人,不希望在对女性有什么歧视了(在现在的印度,女性的地位极其低)。

如果我记得没错,《信客》是被选到了小学课本中了,作为连接远走他乡的打拼者与老家妻子儿女的纽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却遭受着人们的质疑,尤其是那个红布画圈的事件,在那个年代,连自己的同乡都不信任,可见他们对信客这个职业是有多么大的偏见。信客,这个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但是他们传承下来的,不止是路线和知识,还有那种信客的精神。

在中国之旅中,重点介绍了几个中国的文化景观。站在都江堰上,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还在造福着蜀地。它的建造者——李冰,只是一太守而已,他在史料里的记载也不是很多,在当时,他只是想为当地百姓做福利,让蜀地这不在遭受旱涝,但是他的这一功绩却延续了千年,千年以来,为蜀地造福。蜀地成为“天府之国”也有李冰的一份功绩。
而在莫高窟,几个文化掠夺者,欺骗了善良又无知的中国道士。从这运出去了几十车无价的文物,而后面的几个更加无耻,用化学试剂将美丽的壁画就这样劫走。亲身再到莫高窟看看,看看那些美丽的壁画,以及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在经历劫难之后的莫高窟已经价值如此之高,难以想象,被他们掠夺走的文物又价值多少呢。但是回头想想看,落后源于无知,当时无知的中国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自以为天朝物产丰富,但是最后被枪炮打开了大门,中国的多少文化被侵占被损毁,可惜可怜。所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有变得更强,才能立于世界之巅。
《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叙事,寻求了一种对文化人生的省思和精神的洗礼,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