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诗歌中的对比
古诗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
(451100)    徐国平
比较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就古诗鉴赏来说,可以对两首诗或多首诗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进行比较,也可对一首诗中一句话的修改或不同版本的优劣进行比较。
高考中有可能考查的往往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抒情方式的比较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丰富,如写景作品中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状物作品中的托物言志、象征含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寓情于景之分,还有渲染烘托、反衬对比、比兴用典、先抑后扬等。
如阅读下面唐诗,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二、诗作高下优劣的不同
如2002年北京高考题:
登鹳雀楼
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得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诗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唐代诗歌多重情趣,但也有像宋代诗歌那样蕴含理趣的诗作。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情趣和理趣兼容的诗作。王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了“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境界更加高远。同为写景诗,畅诗为即景抒情诗,王诗则在抒情之处更有哲理的韵味,这正是王诗与畅诗的最大不同。
当然,畅诗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诗作 。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倡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此题应更具开放性。

又如,比较阅读描写庐山瀑布的两首诗和苏轼评价他们的一首诗,说说自己的看法。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戏徐凝瀑布诗
苏轼
帝遣银河一律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了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特,意境飞动,气势磅礴;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气势不如李诗充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
三、咏史角度的比较
咏史诗不仅要叙述古事,而且要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评论。
针对同一件古事、同一个古人,不同诗人所感悟不同,在诗作中所抒发的思想情怀往往不同。下面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角度不同,试作分析。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李商隐认为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王安石认为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并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四、咏物角度不同
同样一个物象,被古往今来的诗人反复吟咏,物象本身寄寓了诗人的情怀和思想,便成为一种文化意符、文化语码。如唐代有三首咏蝉的诗,“蝉”在诗人笔下都是高洁的象征。但诗人阐述的角度却有所不同,试就这三首诗作一些分析。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又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诗表现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思想;骆诗表现的是知音难觅的情怀;李诗表现了生活清贫,不被当权者体察的情感。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五、语言运用的比较
如,如果把曾巩的《咏柳》中的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
“秋后”与“清霜”重复。写突出正气充满天地也对。说“秋后”好,只要言之成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8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