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诗歌叠字
摘 要:“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音象似性是语音形式通过对世界的模仿来表达语义。诗歌因其对自然形象的追求,所以特别讲究象似性。李白诗歌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表现出了强烈的象似性。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主要体现在数量象似性和膜状象似性两个方面。
李白诗歌因其强烈的象似性特征而逼真感人。

关键词:李白 诗歌语言 叠字式形容词 象似性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的相似关系。”[1]象似性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影像符(image)、图示符(diagram)、隐喻符(metaphor)三类。
如李白诗歌语言影像符有拟声象似,图示符表现为语法和修辞层面的数量象似。[2]语音层面的象似性就体现为音义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必然联系的。音义关系不是音义不同构,而是音义同构。[3]这种音义同构就是语音形式对其反映的语义——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即语言的象似性。Fontanier:“诗歌关心象似性胜于真理。它致力于创造辞格,使其语言富有色彩,将其转化为一种活生生的、会说话的图画。”[4]
李白在《望鹦鹉洲怀祢衡》[5]中赞扬祢衡诗作“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后人亦常用李白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其诗歌特点。可见,李白作诗十分重视声音的表达效果,而这种声音的表现力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便是诗歌语音同自然界的声音之间的必然联系,即诗歌语音的象似性。《李白诗歌重复语言形式的象似性》[2]一文分析了李白诗歌语言中的重复形式的象似性表现在语音、词汇、句子、篇章等形式的重复。本文将探讨李白诗歌语言中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在李白诗歌中,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拟声象似。
是语言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属于拟声象似。如:“嗤嗤”,嘲笑貌。《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第二种是形容词的语法重叠。
象似性上表现为数量象似,形容词的语法重叠表示量上的增加或程度的增强。如:“明明”,极言明亮。《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一》:“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第三种是语素和音节的重叠,即重叠构词。
象似性上表现为数量象似和拟象象似。前二种拙作《李白诗歌重复语言形式的象似性》一文中已作介绍,此处不缀。本文只讨论第三种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5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