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差异的意思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差异
河南话,属北方方言之一种。
真正代表河南话的方言——郑州话(郑州市区的郑州话)。它的首要特点——最大限度地向普通话靠拢。除了声调还少有不同,还保存有河南话的特点外,几乎和普通话没多大区别了。
如果把一句郑州话连起来说,它就是河南话;如果把郑州话拆开来,一个字一个词去念,那它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了。河南话大多字的发音跟普通话都一样,只是声调的不同。

四个声调ā á ǎ à,
第一个声调ā,往往发第二个声调á 的音。如天tiān”,读作tián;吃chī,读作chí等。

第二个声调á,往往发第四个声调à的音。如“河南人”这三个字都是第二个声调,hé nán rén 读作 hè nàn rèn。
第三个声调ǎ,往往发第一个声调的音。如,“你好”nǐ hǎo 读作nī hāo。

第四个声调à,往往都跟普通话一样,也发à音。注意,两个连着的四声音调,第二个字往往发轻声。
如,放屁fàng pi。
尽力 jìn li。

跟普通话表示方法不同的词语:
“中”声调zhóng。肯定语气词,代替“好”,“同意”,“行”。
例如,A:我去找你吧,你在家等着我。B:中。
A:这衣服我看不错,你看着中不中。B:可中。

“搁”声调gé。代替“在”的意思。
例如:A:你搁哪里啊。B:我搁家里。
“带劲”声调dàn jin。
代表“爽”“酷”“漂亮”“舒服”等。
例如:猛干一碗酒,大喊:“带劲。”;看那个MM长的可“带劲”;今天感冒了,全身没劲儿,可不带劲。
“恁”nēn。代表“你们”。
例如:恁几个过来帮我个忙;我等半天了,恁走到哪了。
“俺”ān。
代表“我们”。例如:俺几个在这吃饭里;
“嫩”nèn。
代表“那么”,例如:一会儿这一会儿那,你咋嫩些事儿里。;
“怼”声调duī。代表大多动词,用法很广泛。例如:A:今晚不醉不归,这杯酒怼了;A:我在五一路,你在哪啊。
B:我在解放路啊,你怼嫩远干啥。
花 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河南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例如:他这个人呀,花得很。“花”的声调读作阳平。
旋 普通话作实词的“旋”有“旋转、返回”等义项。河南方言里的“旋”读作入声调,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以指小孩子调皮、捣蛋。
如:这个小孩太旋了。 喷 “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
”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例如:①咱们喷喷吧。(咱们聊聊天吧。)②别听他瞎喷。(别听他胡说。)
板 “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河南方言里的“板”读作阴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喝汤 “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
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老头儿 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
“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格意 “格意”两音节分别读作入声和轻声,在河南方言里就是“厌恶、讨厌”的意思。等等
南阳方言与普通话
南阳方言,属河南方言小片数种方言中的一种,其或以形象,或以意会,皆不失字之原义者,如“狂语”曰“吹”,“视”曰“瞅”,“性急”曰 “毛躁”, “开始”曰“压根”,“讨厌”曰“格意”等,虽为俗语而实有意义可寻者,此为方言的一大特色。其第二大特色,乃为一音可变数字,如六、禄、陆、绿等,此等文字之读音与京音和普通话相去甚远,诸如此类,不可枚举。

南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同实异名、同名异实、义项交叉三种情况。 
同实异名 同一种客观事项或对象,南阳方言与别的地方的说法存在着不同。例如,薯:红薯(南阳)、白薯(北京)、红苕(四川)、蕃薯(广东)、地瓜(山东)等。南阳、北京 、四川着眼于薯的颜色,故分别叫做红薯、白薯、红苕。
广东着眼于薯的来源,故有蕃薯之称。
山东着眼于薯生长的地方及其形状,故称其为地瓜。 同名异实 在南阳方言与别的地方话语比较中,同一名词概括反映的客观事物不同的情形是存在的。例如,“炒面”一词,在南阳方言中指炒熟的面粉,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则指面条的一种做法,大致相当于炒面条。
炒面——炒熟的面粉,常常是南阳民间远行所不可缺少的干粮,至今还流行着这么一句歇后语:“刮大风喃炒面——张不开嘴。”该歇后语 的意思是不好意思开口、难为情或有口难辩。此语到外地人耳中则可能产生不理解:刮大风照样可以吃炒面,有什么张不开嘴的。岂不知这个炒面不是炒面条,而是指炒的 面粉。
把面粉炒成黄褐色,香气四溢,色香味俱全,便于贮藏和携带。但由于是粉状,食用时,出口气就可能吹得炒面飞扬,更不用说刮着大风吃炒面了,所以才会有此说 。
再如油馍,南阳民间一般是指把面团加油盐后烙成的圆饼,多用未发酵的面做成。这是旧时南阳民间广泛食用的一种食品,因为当时民众生活比较艰苦,来客人时,没有 现成的白面馒头,只好临时和面,因来不及发酵,所以多用死面。而现在城市称做油条的食品,油炸,发面,条状,在南阳民间亦叫油馍,虽然二者因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不同而在南阳民间不会混淆,这说明南阳方言有同名异实这一特征存在。
义项交叉
在南阳方言中义项交叉的现象也普通存在。与普通话相比,有些方言词义项多,除了具有普通话词语所有的义项之外,还有另外的义项。有些方言词义项少,普通话有若干个义项,而方言词只有其中部分义项。
例如,甜,它除了具有“像糖或蜜的味道,幸福舒适”的义项外,还有一个与“咸”相对的义项:盐含量少。南阳民间若有人说这饭 太甜了,不是指糖放得多了,而是指盐放得太少了。 
南阳方言中有一些特别的词语,在其他地方的词语中是没有可直接对释的:
“瓦”:名词,表示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动词,表示盖瓦之类的工作活动之外,还表示跑的姿势,“他瓦着腰跑”,身体前倾,腿脚也极力朝前, 腰部微曲,其状如瓦的形体。它可以和其他词如“开”组合在一起成为“瓦开”一词。
“瓦开”既指跑的形象神态,又指跑的速度,透露出跑者的神态、速度、形象等信息 。(普通话中就没有与此相对应的解释。
该方言广泛存在于南阳地区的西部邓州、淅川等地。)
“就窝儿”也是南阳方言中使用得较多的一个词汇,它具有“顺便”、“直接”和“马上”的含义。例如,“如果你来南阳,就窝儿 (顺便)到卧龙岗玩玩。
”又如,“他一接到通知,就窝儿(马上)去报道了。
”在普通话中是没有“就窝儿”这个词的。
三、南阳方言的特点
1.趣味性强,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例如:把开玩笑说成是“打渣子”,把滑稽说成是“焦毛”,把顽皮说成是“溜光”,把爱耍心眼的精明人说成是“猴跳”,把故作风情、卖弄之态说成是“浪摆”,把有点说成是“叫起溜儿”等等。

2.言简意赅,朴实明快
例如:“烧哩”是指出风头、炫耀自己;“烹了”表示大事不好;“蹬啦”表示关系破裂;“膘人”表示欺骗;“宾”指装得一本正经;“一崩子”指一阵子;“没吁故”指没注意;“夜儿黑”指昨天晚上,“嘶气”指变质发酸等等。
3.具有一字(词)多用的特性
常常同是一个字或词,使用时由于场合、角度、对象、语气不同而含义各异。例如“摆治”二字,“有病得摆治”,是指治病;“这主儿(人)摆治人”,意思是说捉弄人。
再如“不美气”,说“人不美气啦”指的是有病;说谁“过得可美气”,指小日子过得舒坦如意;“这事没办美气”,是说交办的工作办得不妥。
夜壶本是夜间使用的便壶,可与人的品质连在一起时,意思就变了,比如说“这人真夜壶”,是说这人处事不在乎,心中无数,靠不住。南阳人常常把“整”字挂在嘴边,随时会脱口而出。
南阳的方言里,“整”可不是“整洁”“整齐”“整个”的意思了。说“给那事整整”,是指令下属或某人去办某件事情;说“整他”,意指揭发人或算计人;说“不知成天整啥哩”,指不知每天干什么,是以不满的口吻批评人;说“那货(人)整得很美”,是赞扬人会过日子或是会钻营。由此看出,使用方言时的口气和用法不同,可反映出褒与贬的不同含义。
南阳话VS普通话
南阳方言举例:
树可杈上个就两鸟,母鸟说:格意人,你往边其个就个就,把俺的毛都弄苦楚了,公鸟说:看看你那株贵样,苦楚了布拉布拉不就光牛了,协获啥哩协获。
一(1)个窝窝头,凉(2-晾)了都三天了,(4气了)馊了,有点(5-捂)发霉,放在笼屉上(66)馏馏--(蒸),汔凉汔凉(放凉等到把多余的水分蒸发掉),扒扒皮,揪揪毛(霉菌的菌丝),实在不行才扔,这样过日子,准能过好。
炸雷   声音特别响的雷猛雨   来势猛,雨点大的雨坷垃   小土块潭窝  河中的深水潭
辽(liao)天地   野地。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8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