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美容化妆】

这样的
内容摘要:香港女作家西西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方式,为大家展现了一位遗容化妆师的内心独白,作者用细腻地笔触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主人公“我”的形象,这一形象曾多次被剖析。本文将运用心理学上自我概念的原理,全新解读“我”的形象。
关键词:自我概念 内心独白 命运 爱情 职业
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话题。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19世纪末美国学者詹姆士针对“自我”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主我与客我的概念。米德随之提出了镜我的概念,罗杰斯在研究的同时指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体系与认识自我的方式。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作于1982年,是香港女作家西西的代表作。全文以一种平缓、反复的语调叙述了一位遗容化妆师在等待过程中的内心独白,虽是强烈的内心体验,却仍旧不容置疑地反映主人公“我”对自己目前生存状态的认知。本文将从主我、客我、镜我三个方面来分析“我”的形象,力图揭示集中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多重矛盾。
一.主我----在等待中绽放
主我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停留在等待的空白中,虽然只是“我”一个人静静地讲述,却是以“我”为原点,展开了关于爱情、命运、死亡不同主题的思考,在切换的主题中穿插了怡芬姑母、年轻兄弟和为情自杀的年轻人等人的故事。交织错杂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我”对于人生的无奈、对死亡的淡然以及渴望被爱却又怕被伤害的矛盾,在徘徊中纠结、在踌躇中思考、也在等待中绽放。



(1)等待----自我质疑
在《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文本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主人公内在不同意识之间相互发生的质疑对话关系,“我”纠结着这些无力地冲突,也接受着来自内心不同声音的论辩。对于命运,“我”一度认为是没有办法反击的,然而,在一对为爱自杀的年轻人面前,“我觉得他的行为是一种极端懦弱的行为,一个没有勇气向命运反击的人应该是我不屑一顾的”;对于爱情,文中曾多次重复,“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我已经知道这就是我们之间的感情路上不祥的预兆”诸如此类的说法,然而,“当夏问我‘你喜欢我吗’的时候,我会毫无保留地表达了我的感情”。她内心独白的过程,也是自我的肯定与否定的过程,在质疑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iyejineng/5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