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炼字型诗歌
高一下诗歌鉴赏练习
答题指导
一、炼字型
设置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①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手法型(本期注意:比喻、拟人、烘托、乐景哀情、以动衬静)
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 结合诗句阐释什么地方用了这种手法。③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参照曹操的《短歌行》】

【参考答案】
(1)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3分。
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3分。
3种答法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
(4分)


(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
(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
(1分)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1分)(此处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也得1分)


(3)要点: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1分)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或答: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2分)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分)
【参照《诗经•采薇》】
2.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4分)
【参照陶渊明《归园田居》】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把农村写的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样美好的景致正好衬出作者内心的愁绪、苦闷,后两句中“白发”正好体现出愁来,因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只能借酒浇愁,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反而让读者更深切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绪。(借景抒情,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2、下阕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
村民悠闲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特点概括1分,分析解说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3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手法,
【1分】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
【1分】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心境。
【1分】
(2)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
【2分】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别绪。
【2分】
【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
(4分)
(2)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3分)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分)


3、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作者描写了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等来表现“早”。
(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3分) 


2、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清幽静谧(清静)的氛围,运用了以动衬静。(2分)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的。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比较鉴赏】
秋词(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玑)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注:嗾,使。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             ,徐诗的意境                  。
(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4分)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    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5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