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作文大全】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本站为您提供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快来看看吧!

  话题作文自1999年“假如一记忆可以移植”一亮相,就一下子夺住了人们的眼球,饱受赞誉。1999年到2004年期间,话题作文可以说是啤眼一切,傲视独立。话题作文的诞生也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它是顺应了高考作文发展史的自然趋势,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内容形式从限定过死到逐渐开放的趋势,话题作文正是因其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少的限制性而得以风行。话题作文诞生还受到语文学科发展的影响。世纪末的“人文大讨论”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教育,明确推进素质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高考作文命题上,就要还学生以话语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足够的心灵自由,话题作文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征。

  再往上追溯,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正是受到了宏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波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竞争逐渐激烈。而创新就是强大的竞争力。国内环境的变化在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经济基础的夯实带来了上层建筑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加,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交流,这些都营造了宽容的文化氛围和宽松的人文环境。高考作文的“解禁”也成为文化宽容的应有之义。话题作文也正是从微观体现了文化宽容。

  一、话题作文的概念

  话题作文“是在一定的情境材料基础上,用提示性的语句,提出一个大家都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启发写作者围绕这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运用联想和想象、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调动一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协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可以由一句话、一个故事等材料引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话题的作用只是在于触发学生的思维。与材料作文明显的区别在于,材料作文要求必须紧扣材料,观点从材料提炼,行文过程也要不断点击材料。材料中所隐含的思考方向和价值倾向无形之中就强加到学生的思维中。而话题作文只是提供一个开放、广阔的范围。只要在这范围之内思考行文,言之有理。大部分话题作文也会提供材料。但这里的材料与“材料作文”中提供的材料不一样。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地位很高,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却是可有可无的,只是命题者为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触发学生联想想象而设置的,并不要求学生以此为准绳,学生在行文中也不必被材料所囿。

  二、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通常由材料、引导语、话题和相关要求构成。材料可以是一个简短的故事,例如2003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是《韩非子》中“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感触和思考。也可以是多个观点的表述,例如2004年全国卷II提供的材料是几个名人名言,分列了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两种倾向,从而自然引出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材料还可以是其他形式,这里不再赘述。

  引导语是降低审题难度的手段,是学生理解题意的关键。有时材料的内涵学生读不通透,引导语一出,则茅塞顿开。只是一两句话,就起到提示的作用。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在提供材料之后有一段引导语是对材料进行抽象性、哲理化的概括及延伸,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至抽象,由此及彼地进行扩散性、联想化的思考。同时,引导语是连接材料和话题的桥梁。引导语之后提出话题,自然不突兀。

  话题作文的特色体现在相关要求的阐述中。“三自原则”可谓是话题作文的独创之举。“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实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立意、文体、题目的全面解禁。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存在立意先行的弊端,话题作文开放了对立意的限制,话题包容性强,材料的褒贬倾向也得到淡化,方便学生在范围内自由思考。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对文体有严格限制,话题作文的“文体自选”使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能够更好地发挥水平。而“题目自拟”更是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很多考生会以一个新颖、独特又贴切的题目而夺人眼球。

  三、话题作文的得失

  话题作文一登场便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角,并能在1999年至2004年间傲视独立。这与它自身的进步性紧密相连。

  第一,话题作文全面解放学生。其包容性、开放性前所未有,实现了立意、文体、题目的全面解绑,这就更好地体现了新时期宽容的文化氛围和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诉求。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大到社会、人生、自然,小到自我的人格、情感等等。只要在范围内启一之有理即可,可见其包容性之大。新时期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话题作文对于各方面的开放姿态,不限立意、不限文体、不限标题,提供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纵向、横向、正面、反面等多方面思考,实现思维多方发散。文体自选也使得诗歌、书信、演讲稿、辩论稿、故事新编、说明书等形式在高考舞台上大放异彩,让学生的个性飞扬,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彰显。

  第二,话题作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立意常呈定向性,而话题作文立意则呈辐射状:材料作文文体常受限制,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形式可多种多样;材料作文行文往往需要复述或摘引或点明原材料,话题作文只需话题有关,无需与原材料一直接挂钩:材料作文对一考生思维限制多于开放,话题作文对考生思维开放多于限制,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源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还主动权给学生,形成“人人有话说”的局面,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个角度来看,还保障了高考的公平性。

  就像一枚硬币拥有着正反面,话题作文的优点也正是其不能长存的障碍。话题作文以开放性为鲜明特色。全方位的解禁,带来了考试失范的多方面后果。

  第一,对高考本身而一言,话题作文刻意降低审题难度、自由选用文体、过分的宽大范围,使高考作文缺乏相当程度的限制性,削弱了高考作文的选拔功能。同时写作要求的过于自由开放与高考作文评改的标准化形成冲突,评卷难免有失公允。

  话题作文还成为宿构的温床。一个司马迁、屈原的例子可以运用于多个话题。一段精彩的论断也可以直接照搬到相近的话题中,或者经过稍微改造而适用新的话题。一话题作文风行时期,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背诵万能开头、过渡、结尾等片段,将几个人物事例写熟写透的现象。话题作文的宽容造成了猜题、押题、套用、抄袭的泛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考应有的信度。

  第二,对高中作文教学产生不良影响。高考作文会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指向作用,话题作文对文体不再限制,使高中作文教学也逐渐淡化对文体的专门训练和观念上的重视。文体意识不强烈的考生最后也只是写出“四不像”的文章来。

  同时话题作文全方面的解禁,使学生人人有话说、人人都能写,让学生产生“作文不难写”的错觉,从而观念上不重视作文,很多学生只追求基础分数,而不愿花费精力在写作的训练和学习上。师生更多的精力用于准备万能片段、典型事例,而忽视对学生写作基础的训练和写作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训练了投机取巧的应试机器。

  第三,话题作文也有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一面。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就淡化了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只要在范围之内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因此会避重就轻,在自己的大脑资料库里搜索到熟悉的、能驾驭的,就浅尝辄止。而避免深层次的思考,不愿花费力气挖掘话题的深刻内涵和延展性意义,这就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除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话题作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也产生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经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后,人们对于高考作文的探索有了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注重多种命题形式的组合优化阶段。也就是前文多提及的新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高考作文的华丽舞台上,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三种命题形式精髓的优化组合。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