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出发点
【摘 要】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关键词】 实践 中国化 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產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与时俱进是理论发展的本质要求
与时俱进源于我国古代“时变”思想。大致看来,“与时俱进”中的“时”指的就是客观事物的现时状态及其由该事物内部矛盾性所决定着的现时发展趋势(时势),它是客观情况的总和。
“进”指的是人们的主观思想、认识、理论,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现存的时空及其变化发展的时势的变化而向前推进,即主观必须适应客观,反映客观,思想理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与时”,即适时。
“俱进”,即同时推进。合起来的中心意思就是属于人们主观范畴的思想、观念、认识、理论必须和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相符合、相一致,做到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与时俱进喻示着理论要同特定的变化了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社会实践需求相适应。
与时俱进中的“时”要从社会实践的内涵去理解,所谓“时”实际上蕴涵了社会实践及其变化,包括实践条件和实践主体的变化。
有学者指出,与时俱进的前提是把握好“时”,要善于“识时”、“适时”和“促时”。“识时”是说要看到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认识问题,同样是一个社会实践的问题。“适时”是说思想观念、生存和发展方式要适应客观实际的变化。
“促时”就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时代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6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