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捻断数根须
———学会炼字炼句
小朋友们听说过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吧。他常常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其中最著名就是“推敲”的故事:
有一回,他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说,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
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不但没受处罚,还与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都说明写文章要讲究炼字炼句。怎样寻找恰当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炼字炼句呢。

一、积累词语,正确选用,这是炼字炼句的前提。
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才能正确地选用词语。
试想如果积累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曲折离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来形容书的内容精彩时,就会随手可得;如果积累了“望、见、瞅、瞥、盯,斜视、乜斜、看望、瞻仰、凝视、俯视、环顾、扫视,左顾右盼、面面相觑、察言观色、东张西望、瞻前顾后、视而不见”等表示“看”的词语,在表达时,无论想用一个字,还是两个字、四个字来表示看见,都会手到擒拿。这里提供小朋友们一个积累词语的方法———词语积累本。
这个积累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摘抄优美词语,一部分摘抄精彩句段,最后一部分是有感而发。
在摘录时,先进行分类,如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等等;然后再根据分类摘录词语。这样,日复一日,肚里的货就相当可观了。
二、抓住机会,敢于运用,这是炼字炼句的关键。
有了货,还得会倒货。因此,我们小朋友们要努力争取在学校课堂发言中、书面作业本上、平时与人口头交流中要抓住机会,敢于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还可以让老师、同学、家长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自己表达时炼字炼句的能力。如我们说某人剪纸技艺的高超,可以运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逼真等词语,力求用与别人不一样的词语,然后请别人当老师来评价一下表达的效果。
三、换种说法,咬文嚼字,这是炼字炼句的目标。
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对一些关键词语,我们可以采用换一种说法,进行比较使用,从中仔细斟酌,推敲用词,咬文嚼字,最终达到炼字炼句的目标,成为“语言高手”。据说在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的时候,一个战士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正确地纠正了战士的报告。这是炼字炼句、咬文嚼字的一个范例,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平时表达中,在用词上可以换一种说法,在句子上、一段话中可以换一种形式。
如可以在“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这句中,将“一五一十”换成“原原本本、从头到尾”等词语,换一种说法,丰富自己的语言;可以将“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这句话换一种形式,变成“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妈妈小尾巴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8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