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警策
专题:小说阅读
高考命题设计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都是为小说主题服务的(答题注意围绕主题)。常在以下命题中选择四个考查: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探究主题

5、品味赏析语言

6、赏析表达技巧

7、理解小说标题的作用。
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在做题过程中,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讲究审题与答题的规范,要与生活、思考结合起来,注重感悟。

一、人物形象

(一)常识介绍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和侧面描写。


1、人称选择的作用
第一人称:身临其境、真实
第二人称:对话口吻,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



2、人物描写角度
正面:六种描写手法
侧面:侧面烘托(侧面人物的作用:反衬、烘托)、社会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

(二)主要题型
①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巧。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三)解题思路
①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发展过程。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②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抓住人物描写方法
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重视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环境。

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体会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三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关注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表述要点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二、故事情节

(一)常识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包括序幕、开端、发展、结构、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顺叙
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二)主要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赏析这一情节。

(三)解题思路
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③对某一情节的分析,要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来思考。内容方面要考虑是否是环境描写,以及表达技巧。
结构方面的答题术语:全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
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小说主题的揭示方面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

(一)常识介绍
环境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比如时间、地点、气候、景物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物生活的时代、地域、周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等。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变化、对情节的发展、对主题的凸显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④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三)解题思路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①点明时令、地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某某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四、小说主题

(一)主要题型
①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解题思路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①抓标题。
注意标题的比喻义或双关义。
②抓主要事件。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



(3)从情节的发展看主题。
情节发展的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5)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五、鉴赏小说(全文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技巧
六、小说标题
常见作用
①线索,贯穿全文。②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
③象征作用。
答题时,先说出标题表层的具体含义,再说出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义。
七、鉴赏语言

(一)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常见语言特点:
⑴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⑵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⑶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⑷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⑸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⑹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⑺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⑻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⑼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有错综变化。
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答题的一般思路: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句段内容。
专题:散文阅读
主要题型:
一、词语理解型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5、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6、“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二、句子理解型: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1、语句的含义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2、语句的作用题:
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审题时要主要采取语境分析法和比喻点染法。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语境来理解的方法,因为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容易得到答案。有的重要语句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比喻点染法就是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格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即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是用喻体来解释本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

三、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技巧点拨:
题干中要求“赏析”重要语句,答题时就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



1、从“思想内容上”入手:
(1)联系本句的含义。(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2、从“结构上”入手: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再或者“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还有的“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起“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气氛”,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总结上文”,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专题: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解题思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

(一)记叙:1.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3.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二)描写: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8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