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课外辅导】

上好
乐清市第二十届中小幼教师论文评选记录表
编号







评定分数
拟评等级
评委(签字)                  年      月    日







评定分数
拟评等级


评委(签字)                  年      月    日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此表复印后需装订在封面之后,由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填写)
浅谈如何上好复习课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整理,组织练习,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梳理、建构与提升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回顾 梳理 建构 提升 复习课
一、复习课的现状
小学数学复习课一般在单元、学期、学年、小学毕业新课教学结束以后进行,它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学生发展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已成为人们共识。
然而,一般教师比较重视在传授新课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而忽视在复习课中贯彻新的教学观念。


1、成为练习课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但一些教师使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让学生误认为会解答每一道复习题是教学的主要目标,练习→反馈→再练习→再反馈,如此循环。有的教师先安排半节课独立练习,再组织半节课讨论交流,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



2、学生被动学习
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系统本身,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教师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忽视能力培养
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从而内化为学生的东西。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梳通知识点,强调知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往往导致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识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
二、如何上好复习课

(一) 分析学情 回顾知识点
复习课是在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后进行的。
学生在不同时期对学习落实的程度会受不同教学方式的影响,它的差异性较新授课与练习课更为突出。
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也尤为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回顾各个知识点。
1.课前预测
为了使复习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查漏补缺的目的,教师在复习前应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课前的前测,比如在复习“量的计量”时,课前先对学生进行一次前测:发现学生的错误大多集中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转换,以及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特别是碰到“3小时45分=(  )小时=(  )分”的连等形式,学生的错误率更高。
因此,因此教师在组织这节课的复习时,在引导学生完整地回想各计量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后,重点组织学生回顾“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以及容易错的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上
2.关注阶段性评价

(二)自主梳理 提升学习力
如何上好复习课,关键是灵活把握复习方法。而复习方法的把握应从学生角度思考,看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是否得到真正调动,看学生是否真正经历了自主梳理过程,这样才能提升学习力。

1. 提出问题 引领梳理
例如对“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一课的复习,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①学过哪些基本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揭示出7个基本图形)
②这些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③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得到的吗。
④在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要注意什么。
第②个问题估计学生能很快地写出计算公式。
第③
个问题学生可能有些遗忘,教师可以呈现原教材文本,帮助学生回忆,使学生能够再次复习转化思想,还可以设计一组一条底边和高相等,一条底边在变化的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让学生在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后,感悟到计算方法的联系。
第④个问题让学生再次质疑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观察图形时关于底、高对应等问题。

2. 以练代纲,引领梳理
设计几组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评讲达到复习的功能,例如,在复习六年级“简便计算”时可以这样以练代纲引领复习。
第一组                  第二组
++ +                  +×+
(+-)×4.5                (+-)×3.5   
2.5×1.25×0.8×400    2.5×1.25+0.8×400
④4.5÷2.5÷44.5+2.5÷4
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做左边的5道计算题,目的是让学生疏理出运算定律,并知道这组题都可以直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接着通过改变各题的运算符号或数据(见第二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中获得了怎样计算不容易犯错的经验;进而引出结论:做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选择方法。这样既务实了基础又重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接着出示第三组的3道题:
(20.8-12.49-7.51)÷2.5×40
(20.8-12.49+7.51)÷2.5÷40
(20.8-12.49-7.51)÷2.5÷40
通过题组的练习比较,明确题目中某一部分能简便。
最后出示第四组题目,得出转化后能简便的结论。
9.8÷+2.2×0.75
9.8÷(4-)+(+)×0.75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教师的引领点拨,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自主梳理了简便计算的四个层次,从整体上进一步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技能。

(三)合作建构 内联成体系
复习课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
1.以点带面 加强整合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然而数学知识之间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整体结构。
因此,教师在进行任何部分知识的复习时,要站在整体的视角下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把知识串联在一起,达到复习一点懂得一片、理解一片贯通一面的目的。
比如,在复习六年级下册“分数问题”时,就可以把前面的“倍数问题”与后面的“比的问题”连在一起。
使学生沟通“倍数”“分数”和“比”这三者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换训练 贯通联系
变换条件或问题的联想训练,在应用题的复习时时经常采用的方式,它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能举一反三、触类傍通。
例如,在复习“有关分数综合运用”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原题的改编达到沟通。

教师先出示一道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全程有300千米,这辆车已行了全程的,问这辆车已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马上回答是180千米,接着教师提出:改变第二个条件的说法,但所求的问题不变(还是已行了180千米)。看谁编得越多越好。
学生先独立改编,再经小组交流,反馈摘录学生改编之后的几种情况:

1:这辆车已行了全程的60%,列式为:300×60%。

2:这辆车行了一段路程后,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列式为300×(1-)。 

3:这辆已行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
3:2,列式为:300÷(3+2)×3.

4:这辆车已行的路程与全程的比是
3:5,列式为300÷5×3

5:这辆车已行的路程是剩下路程的1.5倍,列式为300÷(1+1.5)×1.5

6:这辆车行了一段路后,剩下的路是已行路程的,列式为300÷(1+)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以上这6道题的第一条件与问题作了交货,又得出了新的6道题,再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并进行质疑。

向以上从一道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开始改编,使学生在联想变换和解答中对题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分数”比“倍数”等问题再解题方法上得到建构和联系。

(四)知识提升 形成创新点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
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
复习课的特点与新授课的不同,应把握各个知识点连接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并形成新的创新点。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ongxiaoxue/14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