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学前教育】

马虎
粗心马虎的成因与表现
一、引起马虎的心理因素与表现

1、不良的性格特征是产生马虎的心理基础。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马虎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性格中态度特征的直接表现。

由性格特征导致的马虎习惯在作业的审题、计算、格式及结果抄写中均有表现。


2、心理定势是形成马虎的条件。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有决定同类后势的倾向。



3、认知方式是导致马虎的内在因素。认知方式是人在认知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研究发现: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差异的,冲动型的认知方式比稳定型的认知方式在学习中表现为缺乏认知策略,知觉没有顺序,急于求成,赶速度而忽视质量,考虑问题粗糙、急躁,易草率地过早下结论,解题中不愿按步骤逐层推导,经常跳过一些看似简单的环节,答题之后又不愿仔细检查,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弱。



4、注意分散是造成直接原因。
缺乏良好的注意习惯的学生,学习中处于一心二用的注意分散状态,他们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它事情,想想这摸摸那,心不在焉,注意的稳定与集中很差。注意的稳定与集中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过程中注意处于分散状态,认知活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失支了基本的保证,抄错题、算错数、记错单词的马虎现象也就随之产生了。



5、情绪干扰是造成马虎的重要原因。情绪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积极的情绪对学习具有激发、维持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则能妨碍、中断和削弱学习活动的进行。
如焦虑、恐惧、紧张、担忧、烦躁等不良情绪,都能破坏学生良好的心境,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形成心浮气躁、注意难集中、思想开小差的心理状态。

二、粗心马虎的成因


1、心急

【症状】某同学写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好像身边有什么人在催他,于是做题就容易出错。

【分析】这类学生并不是害怕,他们的学习实力没有问题;也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他们的精神状态很正常。这类马虎与其个性有关,这多半是一些急脾气的学生。


【对策】这种马虎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让他们在做题之前和中间做几次深呼吸,数若干个数,或者心理默念若干遍“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一般都会有效果,坚持下去,可以逐渐改掉心急的毛病。


2、情绪不稳

【症状】某学生父母正在闹离婚,本来很优秀的他忽然在这段时间里,精神萎靡不振,作业正确率很低,而且字迹潦草,真的很马虎,连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


【分析】一般说来,这类马虎是阶段性的,他们马虎的原因是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因而马虎。诸如亲子关系紧张,父母闹离婚,同学闹矛盾,丢失了心爱的东西,早恋,迷恋网吧,追星,都可能出现此种现象。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当然更好,如果一时无法解决(这是多数),那只好力劝学生尽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要企图药到病除。
此时理解和疏导比批评重要。如果批评,可能适得其反,就有可能走向厌学。


3、害怕

【症状】某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发挥不出水平来。


【分析】这种马虎现象,教师和家长都会认定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是这样简单。这种现象是家长和老师给吓的,压的。我们很多家长都有一种不好的习惯,总是不加节制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说是“人没有压力轻飘飘”、“有危机感才有动力”。结果弄得孩子面对考试卷子,心理想的竟然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万一考不好,该如何对待家长的训斥。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考试的后果上去了,没有办法集中在考试本身上。而且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在面临过大压力的时候,智力会下降,有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这不是简单的马虎,而是整体心理状态的失常。

【对策】面对这种马虎,期望家长和老师们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家长总以为,学生越害怕不良后果就会越重视学习,越重视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这都是很片面的。对一件事过分重视并不是好事情,会导致恐惧。事实上真正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很少,哪个孩子都知道不学习没有出路,再加压只有害处。家长应该多想想如何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继续制造恐怖气氛。



4、缺乏责任感

【症状】某学生不只学习马虎,凡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大大咧咧,错误百出,满不在乎。奇怪的是,他确实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他却很认真,很细致,一点儿都不马虎。


【分析】这类学生的问题其实不是马虎,而是缺乏责任感,没有把学习看成分内的事情,他是在给家长和老师学习,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对策】遇到这种问题,单从马虎入手,是绝对解决不了的。需要整体治疗,改变他整个的学习状态,甚至需要从头培养他的责任感。
关于培养责任感的问题,这里只能简单交代一下,因为这的确是一项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事情,不单单是学习的问题了。那就是可以把生活得任务交给孩子本人,把学习承包给他本人,家长、老师少提供过度服务和保护,孩子才可能有责任感。简言之,要培养责任感,先得让他负责任。



5、思绪滑动

【症状】某学生每遇到某一类型的题目,或者某个步骤,或者某个字,就容易出错,反复纠正也改不了。当你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后,他能够不出错,可是一放到整体的联系或考试中,却又错了,几乎给人一种屡教不改的感觉。


【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习惯性的思维滑动,瞪着眼睛看不见自己的失误,就滑过去了。其实这是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常见心理现象,只不过这种学生的思维滑动表现在学习方面较多,比较明显就是了。

【对策】解决这一现象的办法首先是找到这个学生的“马虎点”(也就是思维特别爱滑动的点),让学生记住,每到临近这个“马虎点”的时候,就提高警惕,一旦到了这个地方,闭一下眼睛,数几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做。
也就是说,故意设置一个障碍,阻拦一下,避免思路滑过去。这和公路上设立“事故多发地段”警示牌的道理差不多。
既然此处容易出错,我在这里停一下,就可以减少错误。


6、视觉障碍

【症状】某同学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人家一目十行,他却只能看几行,人家能看到整体,他却只能看见一个局部,他看不全。有时,他写出来的字是反的,或者左右上下颠倒,有的没有空间感。


【分析】这类现象可能是视觉障碍。有这种毛病的学生,无论在作业和考试中,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错误。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或家长如果判定为“马虎”,那就错了,如果再指责他学习态度不认真,那就更冤枉孩子了。应该马上到有关医院去进行视觉检测,如果确定孩子有视觉障碍,那么解决的办法一个是进行视觉训练(比较简易的办法是进行朗读和抄写练习,注意任务千万不要过重,有错不要批评),再一个是尽可能多用另一种感觉器官学习(比如用录音机让他多听)。

这种学生不但会被误以为是“马虎”,还可能被扣上“多动症”、“捣乱分子”、“弱智”的帽子。这都是很不公平的,只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解决不了问题。
 
7.作业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目前,不少学生不是“我要学,我要做”,而是“老师要我做、父母要我做”,做作业时只管完成,不管正确与否,经常出现见题就解,不认真验算等现象。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外部的,它所引起的学习大都是被动的。这样的学生缺乏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经常是态度不认真,心不在焉,边学边玩,盲目求快匆匆了事,那难免会出差错。长期如此,形成了一种粗心的习惯。

8.思考问题不全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单向思维强于多向思维,纵向思维强于横向思维。因此,小学生做比较复杂的作业时,常常只注意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很少将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
9.思维定势影响
心理学认为,先前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将要发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学生在做下一道题的时候,很容易受前面的题目的影响,但结果两道题目却完全不相干;或者当学生看到一些比较熟悉的题目时,习惯把它和以前的某个题目相比,之后把原来的答案套在这道题目上,但这个题目并不是以前做的那个类型的;如在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练习题87+

99、456+

398、78+1997中夹一道543+103,学生依据简便算法中“多加几要减去几”这一定势思维,把543+103变成543+100-3来计算,造成错误。
10.强信息干扰
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计算时,一些强信息容易首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
如计算13.56-6.35+3.65时,学生往往做成原式=13.56-10=3.56。这是由于“6.35+3.65”这个强成分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符号和顺序,造成错误。
11.学习负迁移影响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普遍存在着迁移”。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即正迁移或负迁移。其中负迁移是产生作业马虎的另一重要原因。
例如学生学了乘法分配律后,掌握了“8×(125+9)=8×125+8×9”的形式演变,又常会出现“8×(125×9)=(8×125)×(8×9)”之类的错误。
又如“2.15小时=()小时()分”,部分学生答成2小时15分,这就受到一般进率十、百的定势思维的影响,产生了负迁移,加上注意能力分配差,造成了错误。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ongxiaoxue/9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