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国家公职】

李金发诗歌
摘 要: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象征主义在法国开始崭露头角,现代派的领袖波德莱尔的理论与创作为象征主义在法国落地生根和象征主义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他的诗歌理论对李金发在诗歌死亡主题和意象的选择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间接的加速我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歌理论;诗歌死亡主题;寒夜意象的选择
作者简介:袁进美(1994-),女,汉族,贵州仁怀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2018)-02-0-02
象征主义能在中国安营扎寨与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新旧文化交替的过渡的时期,在改良社会开通民智的引领下,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共同促进新文学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尤其在诗歌领域,胡适的《尝试集》虽然开拓了诗体大解放的里程碑,但是仍处于带着镣铐跳舞的阶段,留有“缠脚时代”的血腥气。为了纠正初期白话新诗未真正脱离传统的桎梏,郭沫若在1921年集结出版的《女神》突出了自由之形式和浪漫主义之作风并享有“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奠基之作”的美誉。在法留学的李金发嗅到了象征主义喷发出的异香,毅然决定将其引入到中国这片在当时已受到戕害的国土上。
一、象征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象征主义的发展被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因为前后期存在很多差异,比如前期象征主义内涵单一、注重情感的宣泄、追求晦涩朦胧等等,而在后期在前期的基礎上有一些改动和补充,如注重在人生哲理的探寻中加入了玄学和宗教神话。象征主义能在法国历史的洪流中占据历史舞台,既不是突发事件也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推动的必然选择。
按照中国的古话“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观点,当时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处于落潮时期,为象征主义提供了契机,但是,真正拉开象征主义序幕的是波德莱尔在1857年发表的前期受到质疑后期获得肯定的《恶之花》。在中国,李金发在机缘巧合下成了象征主义的领头羊。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igekaoshi/5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