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偶然性
扎染,古代称为扎缬,它是我国传统染织工艺。扎染的偶然性源于它的自然性,然而这自然并不是纯然的自然,它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因此,在扎染中,尽管存在不可控的偶然因素,但仍需要将它纳入可控的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创作者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所谓的扎染的偶然因素的合理性的关键所在,即这种偶然因素并不是完全天然而没有人工参与的,而是在人的掌控范围之内。
但问题是,在扎染艺术中这个偶然因素通常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它又是具有怎样的合理性。
一、扎染中偶然因素的产生与形态的特征

(一)偶然因素的由来
扎染艺术,顾名思义,它的工艺制作包含了两个部分——“扎”和“染”。
扎染的偶然因素贯穿于这两个上下承袭的步骤之中。首先,在“扎”中,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使得扎染艺术在“扎”的技法上有着许多形形色色的种类,如打结法、缝扎法、折叠法、板夹法等等,这些技法在应用上主观可控较强,往往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控制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使各个色域、各种色晕能在可控范围内得以展现。但是,关键在于第二部,即“染”。“染”这一步是使染料附着于织物上的关键一步,创作者通过对时间、水温、盐份等方面的把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上色的效果。但是,这种控制是模糊的,并不能达到完全的精准,而是一个大致的、总体的效果。因此,基于这一点,人们开始反思扎染中偶然性因素的可操作性。
它到底能不能为创作者所用,从而制造出特殊的艺术效果。
于是,在“扎”的步骤上,开始出现了无规则、随心所欲的结扎方法,从结扎手法的松紧程度、粗细变化、疏密变化上予以创新,突破过去扎染技法的成规,因此它最后的呈现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具有比过去更大的偶然性。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偶然性的存在,使得扎染的最终成品呈现出抽象的、流淌的、溶融的色彩效果,并且其纹样不再是预先确定的,而更多的是不规则的随意形。因此这种散乱的扎染方法淡化了人工的痕迹,还原以自然效果,使得画面往往朦胧梦幻,如雾里看花,极具韵味,符合“以天工敌人巧”“天然去雕饰”的美学品味。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8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