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从良

在电影制作流程中,电影场景到放映画面的处理过程有三个主要部分:图像捕捉、中间片和影像重现。此后还包括发行,放映与/或转播。中间片阶段承担的是制作可交付使用的最终“影片”。传统上中间片阶段由洗印厂完成,进行剪切、增加光学效果以及洗印制作发行拷贝。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生...
DI数字中间片技术及应用
在电影制作流程中,电影场景到放映画面的处理过程有三个主要部分:图像捕捉、中间片和影像重现。
此后还包括发行,放映与/或转播。中间片阶段承担的是制作可交付使用的最终“影片”。传统上中间片阶段由洗印厂完成,进行剪切、增加光学效果以及洗印制作发行拷贝。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生产和后期制作过程采用数字化完成,这个数字化处理过程和相关产品称为数字中间(DigitalIntermediate),简称DI。

现今DI的一般实现方法是将胶片的影像数字化,经过色彩校正等一系列的中间片处理后把结果记录回胶片。
事实上,这个过程并非是新鲜事物,它早已出现在电影视觉效果创作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随着脱机制作方式的到来,数字技术首次出现在电影制作者的视野之中。
随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影视觉特效镜头(VFX),从而逐步确立了一种胶片到数字格式,再回到胶片流程的路径。 DI的突破在于将这一过程应用于电影全片的制作中,使得数字电影超越了传统视觉特效领域,扩展到整个电影艺术世界。
现在,化学洗印厂正朝向DI发展。
这不仅仅是因为DI比传统方法更规则、更快速、更灵活,还因为它更符合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影院正在往数字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在家中通过高质量DVD或数字广播观看电影。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编辑,然后在电脑上校正好颜色,之后生成的数字母版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拷贝。优化设计的DI可以提供简单经济的制作流程,生成不同的发行版本,同时完成电影的预告片和宣传片。
DI是一个不局限于数字采集和发行放映的过程。影像采集、中间片和发行过程都是完全独立的,时间上、技术上都能单独进行,不管使用何种方法捕捉图像,无论采取何种发行格式。

比较传统工艺,DI工艺至少能实现以下功能:代替现行工艺的手工底片剪辑,数字配光调色代替传统配光,数字化技巧代替光学印片技巧,根据EDL表自动套底扫描,数字字幕制作代替拍摄字幕等等。
DI有时被误认为仅仅是电影画面的数码合成与颜色校正。事实上,真正的DI工作流程涵盖了数字电影生产流程中的多个甚至是所有环节。它涉及前期形象化预审视、合成、配光、画面修复、特效、字幕和母版各个部分,以及电影预告片、宣传片、DVD的制造和其它相关产品等有关环节。

下面介绍一下电影的DI生产工艺流程。
洗印完成的原底片,不需要印制样片,经过一台带时间码的胶转磁设备,以及一个带基本调色功能的胶转磁调色控制台, 直接胶转磁为标清磁带, 如果是数字素材可以直接换成标清格式。

然后, 将获得的标清视频版本放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进行脱机编辑,形成EDL表和媒体管理文件。
DI接收标准脱机EDL或者AAF文件,并统一在线素材,不管在线素材从哪里得到(胶片扫描仪, 数字摄像机, 胶转磁设备等等),通过时间码或者片编码控制一致性来精确编辑图像和音频。对一个电影镜头,可以用一个初剪EDL控制素材使其转移进入DI,作为数据的高分辨率画幅。系统能识别和处理任何35mm 或16mm 胶片格式,包括3和2尺孔,以及任何宽高比。

把它们与原底片一同交给DI工作间,根据EDL表选定需要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的底片片断,使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至少2K)的胶转磁系统, 自动套底扫描出一个高分辨率的数字版本。一般,精密的胶片扫描仪扫描速度从每秒1帧到每秒若干帧不等,分辨率最高能到达8K。

接下来,采用具备画面对照功能的编辑系统,将扫描画面与之前的标清画面一一对应,完成套底剪辑。

下面是全片最具有挑战的部分。
使用高级编辑系统和特技工具,完成数字配光、数字特效、字幕等处理,形成数字原母版。 要求使用的系统具有很快的处理速度,能够保证即便工作在很高的画面分辨率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顺畅的人机交互。

数字配光使创作人员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影片的整体色调和效果, 确保整部影片色调上的连贯和一致。这就要求数字配光系统具备功能强大的工具和先进的流程管理,并且能够定期更新升级,从而适应新格式、新标准,以及市场潮流与环境的变化。此外,图像必须在受控环境下,在正确的色温、对比度和gamma下显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DI组件中见到的图像能精确匹配最终交付版本。
此外,还需要精密复杂的LUT,使得DI图像匹配记录胶片的特性。DI中使用数字放映机进行图像监控有两个原因。首先它们可以提供大屏幕体验,帮助创作,使得制作过程中看到的图像就是最终放映的效果。其次数字放映机的色彩范围跟胶片拷贝的非常接近,远胜基于CRT的监视器。
目前,数字非线性配光是DI最大的亮点。 数字配光系统为影片的色彩设计和画面美化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全程校准的配光调色环境。
另外,通过一套成熟的视觉特效制作系统,配合专业的合成、色键、跟踪、动画效果等图像处理工具来完成视觉特效。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建模、动画调制、渲染、纹理制作等二维三维数字工具,创建计算机图像生成的画面元素,如数字角色、数字背景、建筑物,以及基于物理规律模拟出的雨、火、水等自然景物。

数字制作完成的影片最后经过胶片记录仪输出回到胶片介质上,并且保证尽可能高的质量。一部电影针对不同市场和媒体,可能需要很多版本。
数字制作完成的原母版可以派生出数字电影的发行母版,这个母版可以转换成各种发行格式,如标清、高清、DVD、网络媒体等。通过传统化学洗印厂制作的胶片母版一般需要再调色,而数字视频拷贝则不需要,这就保证了数字视频母版与影院拷贝的匹配。
并且,经过电影配音、 制作、 各种格式母版的转磁质量都不会有损失。还可以满足一个版本的其它要求,如对于DVD母版,可以同步制作特别版本, 并且生成必须的广告宣传片、外文版本、字幕及无字幕版本,以及导演剪辑版本等等。所有这些都在正确的色彩范围、分辨率、宽高比等参数之下制作,以适合每个特定媒介。简而言之,所有交付版本可以一次生成,不需要二次母版制作。

从DI工作室输出的影片质量相当于洗印厂的输出的拷贝,甚至可以更好。影响数字图像质量的主要参数是空间分辨率,动态范围、比特深度,log/ln采样,色彩空间和压缩比。另一个主要方面是胶片到数字的转换的主要设备,胶转磁机和胶片扫描仪,两者具有不同的特性。尽管质量问题仍在讨论中,但是很多电影制作使用DI处理,证明了DI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结果。

DI能提供服务除了化学胶片洗印厂的基本编辑、配光、色彩校正和光学转换外,还有完全非线性编辑,二次色彩校正及VFX功能。它能提供制作一部数字电影所必需的一切,而且具有在任何时间进行任何改动的灵活性。DI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其创作潜力决定了它是未来主要的电影流程。

化学洗印厂由于自身技术特点造成制作流程有上很多限制,尤其对改变已完成工作的能力限制很大。
使用DI制作室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例如:化学洗印厂需要一个光学的淡入淡出。一旦完成,任何改变都需要重复处理,有时甚至重复处理也并不总是可行。脱机叠化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在两个叠化或者淡入镜头之间平衡色彩也变得非常困难,需要最后调色期间做出比色折衷。
在DI工作室里,这些编辑转换就简单多了,而且在完成制作后仍可以对单独的境头进行独立调色,保证恰当平衡。
此外还能以任何方式改变转换。 如果工作需要添加任何素材,DI可以自动进行。此外,还可以处理更多复杂的编辑转换,包括擦除及复杂显示、修改、剪辑精确调色、交叉叠化,撤销操作也很容易,不需要返回到原始底片。
DI的主要优点在于,不再需要手工剪接原底片,降低事故风险和差错率;减少多次印片造成的质量损失;影片修改很方便;制作和修改字幕非常简单;新的调色技术和工具丰富了导演的创作手段,弥补了摄影师在拍摄中留下的遗憾;便于制作高质量的电影宣传片;可使用多种素材,拓展了拍摄手段;可制作多种格式的节目版本,拓宽了发行渠道;有利于电影产品的市场开发。
对于导演,DI早期就能看到工作项目,脱机完成后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灵活的修改,在大屏幕上即时看到所作修改,编辑上与视觉上都获得更优良的效果,增加发行版本,包括“导演剪辑版”。对于制片人,DI能够缩短后期制作的时间,减少延迟更改的成本,快速制作多种观众测评版本,迅速生成所有不同格式的交付版本。对于摄影导演,DI能够在整个后期过程观感上的控制,可以对每个镜头都能进行复杂色彩增强,掌握对不同格式版本的完全色彩控制,在获得高质量的时候不用考虑光学问题。DI对于后期部门来说,能为客户提供新服务,获得新的收入,提供多种可交付制作的高级创作工作和交付产品,增长业务。对于胶片洗印厂,DI调节了现有关系与专门技术,通过增加新服务发展当前业务,对当前服务进行数字化,为日益数字化的未来进行业务定位。不管使用何种方法捕捉原始图像, 都会有以上的种种益处,不用考虑最终的发行格式。

目前, DI仍然发展阶段中,越来越多的影片使用了DI处理,预算范围从小成本到耗资巨大的制作都有。比较著名的例子有:艾米丽 (Amelie) Jean-Pierre Jeunet绝地战警2 (Bad Boys 2) Michael Bay血腥的星期天 (Bloody Sunday) Paul Greengrass防弹武僧 (Bulletproof Monk) Paul Hunter恐怖网站 (Fear Dot Com) William Malone公鹿之战 (Hart’ s War) Gregory Hoblit吉姆布朗:所有的美国人 (Jim Brown: All American) Spike Lee指环王 (Lord of The Rings) Peter Jackson兄弟啊你在哪儿。(O Brother, Where Art Thou?) Joel Coen恐怖之屋 (Panic Room) David Fincher皮诺曹 (Pinocchio Roberto) Benigni快乐的别墅 (Pleasantville) Gary Ross钢琴师 (The Pianist Roman) Polanski从良姐妹 (The Magdalene Sisters) PeterMullan交通 (Traffic) Steven Soderbergh道格威尔 (Dogville) Lars Von Trier深渊鬼魂 (Ghosts of the Abyss) James Cameron星球大战前传2 (StarWars Episode II) George Lucas萨拉班舞曲 (Saraband Ingmar) Bergman维多克 (Vidocq) Pitof极地特快 (Polar Express) Robert Zemeckis。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9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