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斟酌怎么读
我眼中的的绘本阅读
一、什么是早期阅读活动。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学活动。对于学前期幼儿来说,阅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可以说,所有有助于幼儿学习阅读的活动行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阅读。比如说婴幼儿的撕书啦、用牙齿咬书啦,凡事就是说孩子看到的,渗入孩子眼帘的视觉符号,孩子解读的过程,我觉得都应该算作早期阅读活动。

二、早期阅读和早期识字的区别
早期阅读它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而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和方式,早期阅读可以包括识字教学,但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识字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炎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各种关系;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成人读书中的故事等等,都是早期阅读活动。我们大班说的早期阅读都是以绘本阅读为主要形式来开展的。

三、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教师熟悉绘本,认识绘本的组成部分
当老师们拿到一本绘本时,我们最先会做的是什么呢。
是认认真真的去解读这本书,还是想着这个绘本的价值在哪,我想大家可能跟我一样,匆匆的翻一下书,马上去网上找找有没有这个绘本的教案,想到的是先活动环节确定下来,再订目标,一遍看教案一遍熟悉绘本内容,如果网上没有教案就不知道怎么上,束手无策的感觉。
我们往往是拿来主义,不对绘本内容、画面做取舍,在教学过程中,将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看图讲述、故事教学等传统的语言活动。
那么我们拿到绘本的时候该怎么读。读什么。那就要来认识一下绘本的组成部分
我们通常会选择故事类绘本组织幼儿开展阅读活动,故事类绘本一般由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五部分组成,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环衬、扉页和封底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1)从封面猜故事
封面通常会提示整本书的大致内容,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例如《11只猫进口袋》画面上只有10只猫,还有一只猫哪里去了呢。为什么最后一只吗,猫的神态不一样呢。
它在看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去猜测书中的故事
(2)不要漏过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我们通常把它当做装饰作用的图案一翻而过,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蚯蚓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3)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请注意,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
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吧。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
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4)朗读正文
(5)并未结束的封底
封底除了会有标价等信息外还常常会出现与正文匹配的图画,以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蚯蚓日记》的封底粗看和封面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只见绘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写的日记本上多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和绘本中的小蚯蚓的距离更近了。

(二)绘本教学的价值取向和重难点的把握
当我们把绘本故事作为教材时,首先要挖掘的就是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然后把故事中的教育价值罗列出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斟酌、删选,分析出教材中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是让孩子去欣赏绘本中的语言美呢还是插图美,是一个社会性交往的价值取向呢还是表现亲子间浓浓爱意的呢。只有确定好教育价值后,才可以根据它的价值给教材定位。
绘本《我讨厌妈妈》作者以大片淡蓝色为主的画面,配合白色、淡黄色、黑色等色块强调重点;颜色的刻意不均匀造成丰富的纹理变化,黑色的轮廓线时断时续,使画面更显活泼;拿起书后从封面开始看,就可以告诉我们,兔宝宝生气了。心里有“积怨”了。看这只小兔子交叉手臂,气呼呼地盯着桌面上的饼干,红鼻子气得更红了。它讨厌妈妈不许它做这个做那个,小兔子的想法已经完全超越了“服从”,不再把成人的命令看作是应该绝对服从的了,也不把规则看作是不可改变的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行为的准则。在规则面前,父母和孩子是一种“可逆关系”,你要求我遵守,你也得遵守。不可避免地,他们不再简单地服从成人对他们的命令,也不再满足于单纯对规则的遵守,而是要求面对规则时的彼此“平等”。
而小兔子,显然已经开始要求一种形式上的平等了——妈妈可以看电视,为什么我就不可以。难道大人就可以不守规则了吗。因此,如果面对这样一只小兔子,妈妈还习惯性地拿大人的权威来“压制”,那只会引发孩子的“讨厌”。我看到这本书就想起了我和孩子的关系,老师其实也在像父母一样用权威在压制他们,所以孩子们会觉得为什么吃饭的时候老师可以讲话,我们却不能。老师不允许我们做这个做那个,所以我想这个绘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爱的表现,还引起了我们老师读自己行为的思考,在我们要求孩子要怎么去做的时候自己是否也规范了自己。
比如《11只小猫做苦工》这是一个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的社会性活动,孩子们活泼好动,又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天高地厚,做事莽莽撞撞,总认为什么都没关系,这些都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自私”。就想我们的孩子们一样不让摘花,但一定要摘一朵;不让过桥,也一定要过;不让爬树,却非爬不可。由于好奇心、探索欲,越是不让做的事,11只猫越是好奇,越是想做。
但是在结尾,他们面对“禁止横穿马路”的牌子,终于从此前的经历中汲取了经验,走上了过街天桥。这个绘本没有任何说教的意味,而是巧妙地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融入到故事中,故事简单易懂可是如何唤醒孩子的规则意识却是活动的难点,这个难点在活动用怎样的形式去突破呢。
禁止摘花、禁止通过、禁止攀爬是三个平行的问题,没有悬念和转折,而11只小猫被怪兽抓去是这个活动的关键所在,不能象前面禁止摘花那个环节一样平淡处理,而是让孩子明确的知道违反规则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能有侥幸的心理,要让孩子充分的去感受小猫做苦工后的所感所想。在怪兽城堡里受到了什么痛苦。
表情是怎么样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怪兽为什么会设这样的禁止牌子,让孩子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坏人,提醒孩子们注意自身的保护和堤防的意识。


(三)绘本教学的流程和组织形式
现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教学似乎进入了一种固定模式:绘本一本、幼儿一批、教师从绘本的第一页讲到最后一页;其教学形式大多以“教师问,幼儿答”出现:所提的问题是基于教师对绘本的理解设定的,其内容主要是基于绘本的事实性讨论。关于绘本文字的提问:过于关注绘本中的文字意思,较呆板的读——问——读。
一本书中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可绘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应该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
不管是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
指导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一般流程是:第一幼儿自己阅读,以导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第二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引导幼儿根据图画大胆想象——第三围绕阅读重点开展阅读,引导幼儿品味图画故事,指导幼儿逐步掌握阅读方法——第四归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
根据教学的方式来分:

1、分段式

2、主干式

3、细节式

4、整体式


1、分段式阅读法——有机运用故事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
绘本通常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有故事的容量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比如绘本《11只猫进袋子》为例。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集体阅读,知道禁止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猜测故事的可能。第二部分自主阅读,孩子去发现小猫们在怪兽城堡碰到的困难,并想办法智斗怪兽。第三部分集体阅读,受到了教训的小猫最后遵守的规则。
最后再完整阅读故事。



2、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呈现故事的主题。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有些绘本为了突出主题,有时会采用重复类似情节的方式,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下阶段的深入阅读。
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在仔细地分析教材之后,可以把对话改编成统一的句式:“……有多……,我就有多爱你”,如“我的手伸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使语言显得更加精练、口语化,易于幼儿理解后模仿表达;在重点阅读的时候,对情节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处理。


3、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的扉页有一张地图,就是母鸡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丝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丝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


4、整体式阅读法——整体地展现作品内容。
整体式阅读法是完整地阅读整个绘本的教学方法。它经常使用在绘本的内容比较浅显或重复较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相似的绘本、分段阅读之后等情况之下。
绘本《我讨厌妈妈》内容比较浅显,它以最少的文字讲述了孩子讨厌妈妈的情感,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去发现小兔子讨厌妈妈的原因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然后迁移到自己身上,我讨厌妈妈哪些地方,让孩子去大胆的宣泄自己对妈妈的不满,在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换个妈妈,会怎么样,为什么不愿意换。到最后可以读一读妈妈写给孩子们的信,把活动推向高潮,体会孩子爱妈妈,妈妈爱孩子的情感。再如绘本《我爸爸》和《我妈妈》是极为相似的作品,只要阅读过其中的一部作品,另一部作品幼儿就可以直接地完整阅读了。  。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9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