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软件制图】

等腰三角形底边怎么算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
新初二
教材版本
浙教
课称名称
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使学生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理。
⑵学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证明和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已知:如图,中,于D。
求证:。

解析: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观察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于是想到构造它的一半,再证与的关系。
证明:过点A作于E,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因为
又,所以
所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所以(同角的余角相等)

(★★★)如图,△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如图,已知△ABC中,AB=AC,BD=BC,AD=DE=EB。求∠A的度数。

解析:本题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最好用列方程组的方法来求解,应当在图形上标出各未知数,可使解题过程清晰明了。

解:设∠A=x ,∠EBD=y,∠C=z
∵AB=AC
∴∠ABC=∠C=z
∵BD=BC
∴∠C=∠BDC=z
∵BE=DE
∴∠EBD=∠EDB=90°
∵AD=DE
∴∠A=∠AED=x
又∵∠BDC=∠A+∠ABD,∠AED=∠EBD+∠ED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ABC+∠ACB=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得x=45°  即:∠A=45°
(★★★)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BC和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证△MDE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MD=ME。
连结CM,可利用△BMD≌△CME得到结果。
证明:连结CM
∵∠C=90°,BC=AC
∴∠A=∠B=45°
∵M是AB的中点
∴CM平分∠BCA(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中线重合)
∴∠MCE=∠MCB=∠BCA=45°      ∴∠B=∠MCE=∠MCB
∴CM=MB(等角对等边)
在△BDE和△CEM中

∴△BDM≌△CEM(SAS)    ∴MD=ME        ∴△MDE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在中,,D、E分别为AC、AB边中点,BD、CE交于O点。求证: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欲证本题结论,实际上就是证明。
而OB、OC在中,于是想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等,那么问题就转化为证含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因为在中,
所以(等边对等角)
又因为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所以(中线定义)
在和中,

所以
所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所以(等角对等边)。


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一点,∠BAD=80°,AB=AD=DC,则∠C=  25 度。

D



2、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45   度。


3、如图,在△ABC中,AB=AC,AD=AE, ∠BAD=60°,则∠EDC的度数为  30     度。


   

4、如图,AM、BN分别是∠EAB、 ∠DBC的平分线,若AM=BN=AB,则∠BAC的度数为
12    度。




5、如图,在△ABC中,AB=BC,在BC上取点M,在MC上取点N,使MN=NA,若
∠BAM=∠NAC,则∠MAC=    60   度。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过C作CE⊥AB于E,并且AE=0.5(AB+AD),则∠ ABC+∠ADC的度数是      180      度。

(★★★)如图,已知:中,,D是BC上一点,且,求的度数。


解析:题中所要求的在中,但仅靠是无法求出来的。因此需要考虑和在题目中的作用。
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因此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等边对等角)

所以
证明:过点A作BC边的垂线AF,垂足为F。
在中,
所以
所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所以(邻补角定义)。

所以
又因为ED垂直平分AB,所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
又因为(直角三角形中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所以
在和中,

所以
所以
即。
(★★★★)如图,在△DBC中,∠BDC=90o,DB=DC,∠DBC的平分线交CD于F ,过C作BF垂线交BD的延长线于E,交BA的延长线于F。


(1) 证明:BF=CA


(2) 求证:BF=2CE.


(3) 请写出CE和B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

(1)证明:,,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和中,
,,
且,

又,,




(2)证明:在和中
平分,

又,


又由

(1),知,



(3).
证明:连结.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是边的中点,
垂直平分.

在中,
是斜边,是直角边,


如图,在△ABC中,AB=AC,AD和BE是高,它们相交于点H,且AE=BE.求证:AH=2BD.

解析:角AHE和角E同为角DAC的余角,因此相等.角AEH=角BEC=90度AE=BE所以,三角形AEH全等于三角形BEC所以AH=BC又三角形ABC等腰,所以BC=2BD所以AH=2BD
1. 如图,在Rt△ABC中,已知∠ACB=90°,AC=BC,D为BC的中点,CE⊥AD于E,BF∥AC交C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垂直平分DF.

2. 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

3.如图,AF是△ABC的角平分线,BD⊥AF交AF的延长线于D,DE∥AC交AB于E,
求证:AE=BE.



(1)解析:证明:连接DF,
∵∠BCE+∠ACE=90°,∠ACE+∠CAE=90°,
∴∠BCE=∠CAE.
∵AC⊥BC,BF∥AC.
∴BF⊥BC.
∴∠ACD=∠CBF=90°,
∵AC=CB,
∴△ACD≌△CBF.∴CD=BF.
∵CD=BD=1/2
BC,∴BF=BD.
∴△BF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90°,CA=CB,
∴∠ABC=45°.
∵∠FBD=90°,
∴∠ABF=45°.
∴∠ABC=∠ABF,即BA是∠FBD的平分线.
∴BA是FD边上的高线,BA又是边FD的中线,
即AB垂直平分DF.


(2)解析:证明:因为 AD平分角BAC,DE垂直于AB于E,DF垂直于AC于F,
所以DE=DF,角DEB=角DFC=90度,
又因为BD=CD,
所以直角三角形BDE全等于直角三角形CDF(斜边,直角边),
所以EB=FC。



(3)解析:证明:∵AF平分∠BAC,∴∠BAD=∠CAD,∵DE∥AC,∴∠EDA=∠CAD=∠BAD,∴AE=ED,∵∠EDB+∠ADE=90°,∴∠BDE+∠BAD=90°,∵∠EBD+∠BAD=90°,∴∠BDE=∠EBD,∴BE=ED,∴AE=BE.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  提前完成□  延后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全能接受□  部分能接受□  不能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  不积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数量____%  完成质量____分  存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教务主任审批
学管审批。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it/6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