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警策
民族的才是永恒的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是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不只是如是说,也是这样做。他的许多作品成为被人传诵的经典,是因为他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朱自清学识广博,在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兀兀经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想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使之薪尽火传。
在整理和研究古籍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怎能不深入他的大脑,融入他的血液,自然而然的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呢。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永恒的。现就《荷塘月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以“背着手踱着”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门经小径至荷塘复又归来,从空间顺序中表现内在思绪,于静思默察中反映“独处的妙处”的复杂心情。
看到此种构思,不由联想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发现小潭到沉醉其间,然后离去,浑然一体,让人随作品中人物的动而动,似亲历一般。两篇文章的结构及行文线索上如出一辙,不难看出柳作对朱自清的影响。

陆机的《文赋》中的“立意”,是要求文章要有明确的中心,要有“立片言”之“警策”。打开传统作品,屈原的《离骚》、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等,无一不选材用语紧紧围绕中心,并善于用“片言”来进行总结。
朱自清在皓首穷经的整理研究中,吸其传统之精华,与理论相结合,写出的《荷塘月色》在写景的同时,并不忘把自己的感受用“片言”写出来。开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话表明全文所要抒发的感情,统摄全文,“立意”已初见端倪。大革命失败后,作为一个爱国的有正义感的作家,他在彷徨苦闷的同时,又具有不愿与黑暗势力妥协和洁身自好的情操,他要排解这种郁闷之情,所以由这一句开头,便自然引出到月下的荷塘去消愁的想法。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正是如此黑暗。在淡淡的月光下沉思一下自己的出路、人名和国家的出路,白天不敢想或不能想得,此时无人干涉,可以“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凡是有过愁闷而不得解脱的人,或因不得志而受压抑的人,都有过同样的体会。联想现实,这也正表现出朱自清在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不舒畅。
因为在黑暗的现实中不能想,甚至不敢想的,在独处的时候,谁也无法干涉和阻止他去想,所以“便就是自由的人”,这话蕴涵着多么丰富的生活哲理,既是生活的真实感受,又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思想,可谓点睛之笔,陆机的“警策”无非要求作家如此来表达文章的主旨。当作家整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之际,忽而蝉声和蛙鸣破坏了那宁静的境界,使他感到“什么也没有”。陶渊明的“桃花源”后人再觅时已了无踪迹,柳宗元的“小石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都借美好的景致抒苦闷之情,可见朱自清与他们在写法上不无渊源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8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