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诗歌和音乐
【摘要】《枫桥夜泊》是王建民根据唐代同名诗所作,是一首融合昆曲、苏南民歌、丝竹等传统音乐素材而成的古筝协奏曲。尽管诗歌与筝曲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它们却产生了相同的艺术意境。并将其中的孤寂和忧愁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枫桥夜泊》;诗歌;筝曲;意境
《枫桥夜泊》原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寄情诗,当代作曲家王建民受其启发,融合昆曲、苏南民歌、丝竹等传统音乐素材创作成一首情意悠绵的同名古筝协奏曲。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中国文人抒情达意和展发心怀的主要方式。同样古筝也是中国音乐家和文人最喜爱的乐器之一。
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声音明亮清脆,节奏明晰,犹如仙露明珠圆润欲滴,很适合表现纯然诗境。诗歌《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有短短四句。相比之下,筝曲《枫桥夜泊》的音乐语言却复杂和丰富的多。这体现了二者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音乐语言的逻辑去追寻诗歌的情感运思,反之亦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营造的艺术意境却是相似的。
一、诗歌的意境
《枫桥夜泊》是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清寥幽静的秋夜图景引发了这位满怀旅愁的异客,自然生发了一种隽永缠绵的诗意美。
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恬淡幽远的小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由三种景象相融而成,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说明天色已晚;乌啼是乌鸦在寂静中的呱呱啼声;霜满天说明已入晚秋,空气中凝结了霜露,寒气砭骨。
这一连串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的茕孑孤寂的夜景层次分明,意境幽远,一下把人引入淡冷孤寒的情境之中。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不禁让人想起“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等诗句。面对江岸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愁思更上心头,让人彻夜难眠。寒月下的枫树叶在微风中飘动,渔船上的灯火左右不定。在昏暗朦胧的背景下,这一切更显得引人注目和触人心扉。尽管夜间的江面一片寂静,枫树和灯火的小动却揪人思愁,让人不能入眠。“愁眠”点出了作者此时的心境和全诗的主题。“对”除了人与景面对之意,也可以理解为相伴,或许更具有诗意,也体现了诗要表现的情景相伴、情景交融。。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1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