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英语培训】

阳春三月诗歌
2015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诗鉴赏
今年春浅腊侵年②。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
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③,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久病初愈之时。②春浅腊侵月:春浅,尤言春迟。
腊侵年,因上年闰月,现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③衰病少悰:衰病,病刚刚好,身体衰弱。少悰,少乐趣。


14、“冰雪破春妍”句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是                                              ;
二是                                            。
(2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呈新奇。
B、“露微意、柳际花边”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也流露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D、“朝来”与“楼阁”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


16、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3分)





14、“冰雪破春妍”句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是  冰破雪消,已经有了春天的气象 ;二是  天气寒冷,冰雪破坏了春天姹紫嫣红的美景 。(2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呈新奇。
B、“露微意、柳际花边”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也流露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D、“朝来”与“楼阁”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



16、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3分)
“寒夜”三句,细腻地刻画自己的感受,含蓄的传递出词人久病初愈的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暖”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得其韵“清圆”悦耳,入耳堪听了。至此作者把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而这种情景正是病起的词人才会有的独特心理感受。                                 
虹口区
定风波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①,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②。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此词为作者被贬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时所作。
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奉节县东,因地势险恶而得名。③两谢:指晋诗人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4.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词人,字          ,号山谷道人。(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起调低沉,用“万里”“乘船”二词,暗含去国怀乡之感;
B.“一漏天”“似乘船”,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
C.“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有久雨得晴、喜出望外的感觉;
D.“鬼门关”是用地势险峻来烘托作者重阳纵饮,举杯消愁之态。
16.结合内容,赏析本词中“老翁”的形象。(4分)



14.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词人,字  鲁直  ,号山谷道人。(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反衬作者重阳纵饮,忘怀得失的胸襟。)  )。(3分)
A.首句起调低沉,用“万里”“乘船”二词,暗含去国怀乡之感;
B.“一漏天”“似乘船”,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
C.“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有久雨得晴、喜出望外的感觉;
D.“鬼门关”是用地势险峻来烘托作者重阳纵饮,举杯消愁之态。
16.结合内容,赏析本词中“老翁”的形象。(4分)
比喻、夸张,用典、设问,等手法,身处险境不向命运屈服;此句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为乐的典故(1分),言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1分)。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穷且弥坚的乐观奋发精神(1分)。此处典故的运用收到了言简意丰、余韵盎然的效果(1分)。                     

【简析】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
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
  下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
“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
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
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写出他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主要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黄浦区
秋日众哲馆对竹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14、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1      B、2    C、3    D、4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叠词“萧萧”,生动地突显竹子“凌霜”的神韵美。

B、“异”字,写众哲馆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变化美。
C、首联写竹傲寒而立,翠绿凌霜,描摹竹林的静态美。

D、颔联写风动起寒声,竹影爬墙,描绘竹林的动态美。


1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5分)





14、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1分)
A、1      B、2    C、3    D、4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叠词“萧萧”,生动地突显竹子“凌霜”的神韵美。

B、“异”字,写众哲馆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变化美。
C、首联写竹傲寒而立,翠绿凌霜,描摹竹林的静态美。

D、颔联写风动起寒声,竹影爬墙,描绘竹林的动态美。



1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5分)
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卷帘”时移、“高枕”愁思,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失落,暗含失意的惆怅;(1分)同时寓情于景,“秋更早”和“夜偏长”,表现凄凉孤寂的心情。(1分)尾联展开丰富的想象,“秦溪”路上万竿翠竹摇曳,清凉多姿,内心得到慰藉。(1分)两联意蕴相辅相成,借凌霜翠竹,表明自己傲视困境的品格,(1分)在写景中寄托了作者坚守清正卓异的情思,含蓄隽永。
(1分)                     
卜算子      谢逸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注】幂:覆盖。绀色:青色。
隐几:靠着几案。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
14.从诗歌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格律诗    C、长短句    D、元曲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写出了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美丽景色。
B、以并州剪刀剪来吴江水,突出眼前水色之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

C、乌巾、细葛的穿着,伏于几案的动作,刻画了清贫自得的农夫形象。
D、陶渊明是柴桑人,这里以不见陶渊明,寄托了孤独之感、向往之情。
16.“心共孤云远”句中的“远”字用得好,请对此作赏析。
(4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137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