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诗歌551
中国古代乐器和著名音乐家集成
传说中国远古时期的音乐家
庖羲 即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伏羲又作宓羲、庖牺、疱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传说伏羲最先发明琴这一乐器,可谓中国音乐的鼻祖。见于马融《长笛赋》。

虞舜 即舜帝,传说他曾制作五弦琴,用来歌唱《南风》诗歌。见于司马迁《史记。
乐书》。
伶伦一作泠伦。
名伦,泠、伶皆为职官称呼。相传为远古时期黄帝时乐官。
《吕氏春秋。古乐篇》以他为乐律的发明者。
据说黄帝叫伶伦作律。伶伦取长三寸九分之竹吹响,定为黄钟之官;又制十二管,根据凤凰的鸣叫声,定出十二律,以其雄雌之声,分为六律、六吕。
西汉刘向《说苑》载:“黄帝诏伶伦作为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及之昆仑之阳,取竹于嶰谿之谷。
”意思说黄帝派遣乐官伶伦到昆仑山的南麓伐竹制笛,吹奏模拟凤凰之声的美妙音乐。"。《古乐篇》还记载了伶伦"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并制作《咸池》乐的传说。后来人们认为伶伦是发明律吕制作乐曲的始祖。
夔    相传为舜帝时期的乐官。
《虞书。舜典》中载有顺帝命他“典乐”[主持乐政]时的一段对话:“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可依视为氏族首领任命乐官的方针性的训词。
司马迁《史记。乐书》载:“昔者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功德者也。

中国古代六大乐器的发明者
据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长笛赋》中记载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六大乐器琴、瑟、簧、埙、钟、磬的最先发明者。“昔疱羲作琴,神农造瑟,女娲制簧,暴辛为埙,倕之和钟,叔之离磬。”意思说琴是由伏羲最先发明的,瑟是由神农发明的,簧是由女娲发明的,埙是由暴辛发明的,倕发明了钟,叔发明了磬。其中疱羲即伏羲,为远古时代的东夷部落酋长;神农为炎帝,烈山氏、赤帝;女娲为传说中的女神,又传说为伏羲的妹妹;暴辛为周平王时的诸侯;倕,为黄帝时人,又一说为尧帝时人;叔,为舜帝时人。
蔡邕《琴操》中也说:“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凡天真也。”《淮南子》中载:“神农之初造瑟,以归神反望,乃其天心也。
”汉应劭《世本》记载:“女娲作簧,暴辛为埙。”《礼记。
明堂记》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
古代中原乐器分类简介
八音: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作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丝、竹、匏、革。
最先提出八音的是西周音乐家伶州鸠。见于《国语。
周语》篇。
金[钟]:八音之一。
金属制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有陶钟,是新石器晚期的遗物;商代以来的钟为铜制,多是大、小三枚组合起来的编钟,成为依一定音列组成的旋律乐器。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日渐增多,以九枚一组的居多。秦代以后,沿用于历代宫廷雅乐中的钟多为呈圆形,每钟发一音。
近年在西南地区多次出土的战国至两汉时期具有少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编钟,如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出土的编钟,外形似铃,断面作桃核形,顶端作双角状;广西等地也出土有编钟,反映了西南各地与中原地区在音乐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石[磬]:八音之一。
玉、石等材料制成的打击乐器。甲骨文中磬字,形同曲尺,悬挂在架上。左半像悬石,右半像用手执捶敲击。《尚书。益稷》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石”即指磬。考古发现有约为夏代的东下冯遗址石磬,系打制而成,表明磬可能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祭祀、宴享等礼义活动的雅乐中,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
土[埙]:八音之一。用土烧制的吹奏乐器。
战国时期赵国史书《世本》载:“埙,暴辛公所造。”《拾遗记》载:“疱羲灼土为埙。
”这类传说虽不可信,但也说明埙的历史很久远。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余年,是目前最早的实物。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山西万泉荊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河南郑州铭攻路、二里岗商代遗址、辉县琉璃阁区殷墓都有陶制埙的发现。
木[柷敔/音zhuyu住羽] :八音之一。
指木制的打击乐器。
柷,形同木升,上宽下窄,用木棒撞击其内壁发声,以示乐曲的起始,古代雅乐开始时击之;敔,状如伏虎,背面刻有锯齿,演奏时用一支一端破成细条的竹筒,逆刮虎背的锯齿,以示乐曲的终结,古代雅乐结束时击奏。

丝[琴瑟]:八音之一。用梧桐木等木质材料制成的弹拨乐器。
《诗经》中已有琴瑟的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作五弦,周初增为七弦。
古代琴的别称有“绿绮”、“丝桐”等;琴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是常用乐器。在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弹琴著称。几千年来,琴的演奏绵延不绝。
历代琴师对琴曲的流传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瑟,多为25弦,也有14弦、23弦的。
每根弦下施柱,用以调节有效弦长。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25弦瑟,可知它是按五声音阶调弦。瑟的出现年代更早。目前出土的瑟是春秋晚期制品。
唐宋以来文献所载和明清宫廷所用的瑟,与周、汉时期出土实物已有较大差异。古代宴享礼仪活动中,多用瑟伴奏歌唱。
竹[箫管]:八音之一。竹制的吹奏簧管乐器。单管、竖吹。古代箫多为竹制,也有玉制、瓷制的。用于独奏、琴笛合奏或演奏传统竹乐曲。如龠[音yue月]、形状像笛子,短管,有三孔、六孔、七孔之分、箫,最初用一组长短不等的细竹管按音律编排而成,如鸟翼状,叫“排箫”,后来只用一根竹管制成,竖吹得叫“洞箫”。

匏[笙芋]:八音之一。竹制的吹奏簧管乐器。
甲骨文中有“和”字,即是小笙,说明其起源之久远。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竹管14根,竹制簧片。
笙管分两排插在匏[葫芦]制的笙斗上。笙在春秋战国和秦、汉之际是重要的吹奏乐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有19簧、17簧、13簧数种。唐代改为木制。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说唱伴奏中。芋,在战国至汉代广泛流行,至宋代失传。出土的汉代百戏陶俑、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像。芋的形状似笙而比笙大。
36管,后减至23管。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芋通高78厘米,芋斗、芋嘴为木制,芋管22根,竹制。
分前后两排,每排11管,呈双弧形排列,插在椭圆形芋斗上。
革[鼓]:八音之一。
指皮革制成的鼓类打击乐器。
《诗经。关雉》中记载:“窈窕淑女,钟革乐之。”《吕氏春秋。侈乐》载:“为木革之声若雷,为金石之声责若霆。”其中的革、木革,都是形容鼓的音乐效果。
先秦著名音乐家
师延:    相传为商纣王时期的乐师。曾为纣王作靡靡之乐。
周武王伐纣时,师延东逃,投濮水而死。
师涓:    春秋卫灵公时期的宫廷乐师。
《韩非子。
十过》记述师涓随卫灵公赴晋事,途中住宿在濮水之上,灵公夜半闻鼓新声者,以为鬼神,就命师涓记录下来。至晋国以后,师涓为晋平公援琴演奏此曲,曲未终了,被晋国乐师师旷打断,说是商纣王的靡靡之音,并说“闻此声者必削”,因此不可弹奏。
师襄:    春秋时期的乐官。
清代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四》认为同名者有两人。其一,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韩诗外传》[五]、《史记。孔子世家》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其二。鲁国乐官,称击磬襄。见于《论语。微子》。但王肃《孔子家语》则以为师襄就是击磬襄。
州鸠: 周景王[公元前544---前520年在位]时的乐官。
称泠州鸠霍伶州鸠。
伶[泠]为职官称呼。周景王因将铸无射钟,曾向州鸠请教乐、律。《国语》中详细记载了州鸠的回答,使历史文献中论述乐、律问题的名篇。
其中所载十二律名称以及七律的解释,是这方面最早的史料。
苌弘:    生卒。-----公元前492年。又称苌叔。
周景王姬贵、周敬王姬匄时[公元前544---前476]的大夫。传说孔子曾经向他问乐,作有《苌弘》十五篇,今佚。
孔子:春秋时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卒:公元前551---前479年。儒家创始人。祖先是没落贵族,他幼年孤贫,成为平民出身的士。
后做过管仓和看管牛羊的小吏,54岁时做过三个月鲁国管刑法的大司寇。
其后周游列国十余年,未得禄位,回鲁国专心从事文化教育,开我国私人讲学之先河。言行主要见于《论语》;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也是一位音乐家,热爱并精通传统音乐,用音乐作为教育课程六艺之一。他曾从师襄学琴,又相传他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还能鼓瑟、吹笙、击磬,喜唱歌,“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他推崇夏、商、周的古乐,35岁时在齐闻《韶》,“学之,三月(日)不知肉味”。还称赞《韶》:“尽美矣,又尽善也。”59岁左右在卫国击磬遣怀。
卫国的“荷篑人”听了都知道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在此期间,他曾向师襄学琴弹《文王操》,学习刻苦,多方面探索音乐的各种表现。晚年回鲁国,鉴于周室礼乐废、《诗》、《书》缺,从事正乐。他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正乐,、〈颂〉各得其所。”并在整理以后,使〈诗〉“三百五篇”,都能和乐弦歌。
孔子一生酷爱唱歌,除了有丧事,随时都uchangge;听人唱得好的就跟着学。离开鲁国前,他还即兴编唱过对“女乐 ”表示不满的歌;在周游列国途中,他被困在陈、蔡之间,在断粮的情形下,依然不断弹琴唱歌。
直到去世前七天,他还唱了一首哀悼自己的歌。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聚徒三千,传授"六艺",尤其重视《乐》教和《诗》教,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还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十分强调音乐的修养作用。
孔子他突出音乐的政治教育作用,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强调礼、乐的等级性,不能容忍僭越混淆施礼用乐的等级。为此他提倡雅乐、古乐,推崇三代的典章制度和礼乐,反对流行的"郑声"和新乐。公元前496年,56岁的孔子因为鲁国的当权者季桓子接收了齐国馈赠的女乐,愤而离鲁,也可见孔子反对郑声的坚决。

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创作了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等,后人相传均为孔子的作品。
由于孔子世儒家的创始人,而儒家思想又成为历代的统治思想,所以孔子的音乐思想,经他的后学者孟子、荀子等人发扬,以《乐记》为代表形成系统的儒家音乐理论,成为我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的主流,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6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