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诗歌的语序
诗歌教学读懂始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第一步.看标题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1.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1)诗歌类别:怀人诗


(2)交代写作缘由和内容:倚窗闻风


(3)暗示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思念


(4)由“竹窗”二字猜想:可能是个隐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题画诗,内容为绘画之中。


(2)题赠诗,难免夸奖之词。

《内宴奉诏作 》


(1)侍宴诗,表决心,书壮志。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可看近几年来的诗歌标题,几乎都能从标题上辨别出题材来。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怀人诗
鹧鸪天· 送人                    送别诗
登金陵凤凰台                  怀古诗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怀古诗
送魏二                          送别诗
春日忆李白                      怀人诗
梦江南                          闺怨诗
醉眠                            山水诗
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实际上对理解诗歌内容起决定性作用。
例如: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题目:《未展芭蕉》
学生不习惯结合题目与内容,直接去阅读诗歌内容,结果如坠云里雾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目《观书有感》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题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读懂诗歌第二步 看作者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人:
作者
情感特质
作家风格
王  维
描摹景物的顿悟  诗中有画
恬静清朴
李  白
傲岸人格的张扬  笑傲公卿
雄浑飘逸
杜  甫
大唐衰微的见证  漂泊天涯
沉郁顿挫
刘禹锡
永不放弃的追求  强者宣言
通俗清新
白居易
现实主义的革新  明白晓畅
平白浅切
杜  牧
盛事难再的挽歌  放浪形骸
俊爽洒脱
李商隐
迷惘无助的宣泄  委婉隐晦
辞婉意深
李煜
怀国伤今的苦楚  创痛凄苦
哀伤真实
苏轼
富泰穷厄的坦荡  旷达从容
雄豪纵放
柳永
幽婉轻柔的愁绪  凄清缠绵
阴柔低沉
李清照
(前)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 率真爽性
离愁别绪的少妇情怀 缠绵多情
真切直白
细腻含蓄
(后)思旧念故的哀愁 
凄苦飘零
沉郁慷慨
辛弃疾
抗金复国的炽烈 壮志未酬的激愤
慷慨决绝
雄浑阔大
姜夔
感时伤世的苦闷  素淡幽远
清新峻拔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2017新课标二)直接考查诗人的性格。
                   
最好花时间整理一批诗人的生平介绍,可以师生合作完成。
如果考查的诗歌作者是我们不太熟悉的诗人,那么就只能通过注释和正文来把握了。
读懂诗歌第三步 看注释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和难懂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注释的主要作用有二。一、降低难度;二、暗示情感。

如介绍作者是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若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怀乡思人之情;若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注释
作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暗示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深层原因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大家特别注意注释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这个地名的注释在理解本诗内容上是否没起作用。学生很可能一带而过,忽视了这个注释的作用。

明确:根据第三联注释中送别朋友的地点在成都白马江畔,可以推知宜昌之西的黄牛峡是想象友人去江东探亲时经过的地点,属于虚写,这个地名貌似无用其实告知学生这里运用的手法。
《送子由使契丹》(2017新课标二)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 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2016新课标二)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  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读懂诗歌第四步 知语言
实际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言。
而读不懂诗歌的语言,又是因为不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那么,诗歌语言有哪些特征呢。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各种变形都打破了人们所习惯的语言常规,取得新、巧、奇、警的效果;增加了语言的容量和弹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了语言的启示性,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了解了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地进入诗歌的语境,从而读懂诗歌。
一、变“性”——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等。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1.“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砍胡兵缺宝刀。
”([唐]马戴《出塞》)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认为“缺”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二、变序——改变词序句序
1.改变词序
古人写诗,有时故意改变词序句序,以达到新奇警人的目的。例如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歌第二句正常词序应为“我扶杖藜过桥东”,但变为“杖藜扶我”,不仅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且大大增加了情趣。三、四两句的正常词序应为“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但作者先说身体感觉“沾衣欲湿”“吹面不寒”,再交代意象“杏花雨”“杨柳风”,这一变序,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是否倒装。倒装的形式有:
主宾换位:“客心洗流水”应为“流水洗客心”。
动宾倒装:如“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清辉玉臂寒”应为“清辉寒玉臂”。
状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状语往往后置,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句式,如“僧敲月下门”应为“僧月下敲门”,“双燕归来细雨中”应为“双燕细雨中归来”。
定语前置:“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城遥望玉门关”正常语序应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定语后置:如“停车坐爱枫林晚”应为“停车坐爱晚枫林”;“碧玉妆成一树高”,“树高”就是“高树”。

因果倒装:为了强调渲染主观感受,往往把实景放在后面写,即果在前,因在后。
如“空山新雨后”是因为下了一场雨,所以山才显得空旷。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因为平野辽阔,所以才感受到星星显得格外低垂;是因为大江奔流,才觉得月亮也随江流在涌动。 
有时为了突出景物或色彩往往也把景物和色彩放在前面写。如“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杜甫),实际语序应是“知湖外草碧,见海东云红”。
古诗的倒装尽管复杂,但有的可借助语法分析来理解。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们就可以通过找出句中的主谓宾来帮助理解,可译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再就是按时间、地点、人或物的活动来调整理解。
如“东篱把酒黄昏后”,可调整为“黄昏后东篱把酒”。
2.改变句序
例如唐代李颀的《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6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