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课外辅导】

终于是什么意思
教案基本信息
题目
爬天都峰 
学科
语文
年级
小学三年级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程冬秀 
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周田小学 

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2.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就缺乏这种奋发向上的品质,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教案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继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案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4.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M,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M,宽不过1M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

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

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


2、熟读课文.
5.板书设计
“我”
犹豫          不再犹豫    奋力攀爬
老爷爷
教案反思:
《爬天都峰》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要体会老爷爷与“我”对话的深义,体会成功需互相鼓励对于还未经历多少人生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最明显的要体现对“老爷爷您也爬天都峰。”这两句话的理解上.学生对“小妹妹,你也爬天都峰。
”这句话一下子就捕捉到了怀疑的态度,因为前文学过,天都峰太高太陡啦,学生兴趣盎然地模仿了一下二人的口气,体会到二人心里的怀疑.但怀疑背后的敬佩学生却未能领会.当时我在学生说出怀疑后,问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
”我也模仿了一次,并且加进了一点敬佩的口气.但学生不得要领,后来我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妹妹,看到这样一个老爷爷都来爬山,山这么高,这么陡,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终于释然啦.
6.教案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1、我和老爷爷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都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如何前进……
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ongxiaoxue/5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