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from怎么读
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题目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作者
Kathleen M. Eisenhardt
阅读时间
2011年6月14日——6月19日
内容概要
本文描述了用案例研究法归纳理论的过程(从界定研究问题到最终完成)。这种研究途径特别适合新的课题领域。作为结果的理论通常是新颖的、可验证的、在实证上有效的。
在文献资料中对用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过程的某些方面有过探讨。比如,Glaser和Strauss详细阐述了一个发展基础理论的比较方法

(1967),Yin描述了案例研究法的设计(1981;1984),Miles和Huberman codify了分析质化资料的一系列步骤。但是,人们对质化资料、归纳逻辑、案例研究法之间的区别存在困惑,也对从案例中构建理论的过程(特别是主要归纳过程和文献的角色)缺乏清晰的认识。

本文尝试做出两点贡献。第一点是一个通过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路线图。
这一路线图合成了关于定性方法的前期工作、案例研究法的设计、基础理论构建,同时在诸如前导构念的界定、多研究者的三角验证、案例内以及跨案例分析、现存文献的角色等领域内扩展了这些工作。结果是一个比过去存在的更为接近完整的执行这类研究的路线图。

如表1所示:

1:通过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步骤
步骤
活动
理由
启动
研究问题的定义
找出可能的前导观念
有重点的努力
为构念测量提供更好的基础
选择案例
不受限于理论与假说
聚焦特定的族群
理论抽样而不是随机抽样
维持理论与研究弹性
约束额外变异并提高外部效度
将努力重点放在有理论内涵的有用案例上——那些通过补充概念类别来复制或扩展理论的案例
研究工具与方法选择
多元资料收集方法
同时掌握质化与量化资料
多研究员
通过三角验证,强化研究基础
对证据的综合
采纳多元观点,集思广益
进入实地
反复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包括现场笔记
灵活的、随机应变式的资料搜集方法
即时分析,随时调整资料的搜集
允许研究人员利用新生主题和独特的案例性质
资料分析
案例内分析
使用发散方式,寻找跨案例的共同模式
增加对资料的熟悉性,并且对理论进行初步建构
迫使研究者跳出最初印象,并且以多种视角审视证据
形成假设
对每个构念的证据持续复核
跨案例的逻辑复现,而不是样本复制
搜寻关系背后的支持“为什么”的证据
精炼构念定义、效度、测量
证实、扩展、精炼理论
构建内部效度
文献对话
与矛盾文献相比较
与相似文献相比较
构建内部效度、提升理论水平、强化构念定义
提升类推能力、改善构念定义、提高理论水平
结束
尽可能达到理论的饱和
当改善的边际效用变得越来越小时,结束这个过程
第二点贡献是把通过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置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更大的背景中。例如,本文探索了通过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在何种情境下它是有吸引力的研究途径,以及一些评价这类研究的指导原则。
作者在详细阐述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过程之后,探讨了由案例研究构建理论的优势与劣势。优势表现为:

(1)它产生新颖理论的可能性。有创造力的观点往往由相反的或矛盾的证据的对比所引起。对于协调案例间的证据、资料的类型、不同研究人员、以及在案例与文献间作出协调增加了创造性地重塑出新理论视角的可能。


(2)浮现出的理论极易通过能被测量的构念和能够证伪的假设所检验。会有可测量的构念是因为它们已经在理论构建过程中得到了测量,结论假设能够被证明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就是说,在理论构建过程中,它们已经经历了反复的证明。


(3)作为结果的理论很可能具有实证有效性。产生有效理论的可能性高是因为理论构建过程与证据是如此紧密相连以至于作为结论的理论与实证观测很可能高度一致。
在良好执行的理论构建研究中,研究员从研究的一开始就对资料做出回应,这种密切关系能够带来对事物的亲密感知。这种与真实证据的密切互动通常能产生紧密反映现实的理论。而劣势表现为:

(1)大量使用实证证据可能会引致过于复杂的理论。当通过案例资料工作的理论家面对生动的、浩繁的资料时,他们会失去对比例均衡的感觉。
由于他们缺乏诸如回归结果或者跨多研究观测等定量尺度,他们可能无法评估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关系以及哪一个仅仅适用于一个特定的案例。

(2)通过案例构建理论可能会形成狭隘的、异质的理论。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所存在的风险是,理论描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或者理论家无法提升理论的概括性水平。
作者接下来探讨了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应用。
理论构建过程依赖过去的文献以及实证观测或经验,也依赖要逐步构建更有力理论的理论家的洞察力。然而,有时人们对于一个现象一无所知,由于没有实证基础,现有视角似乎并不充分,或者它们自相矛盾或与常识冲突。
或者有时,在理论检验研究中的碰巧发现显示出对于新视角的需要。在这些情况下,特别适合通过案例研究法进行理论构建,因为由案例研究构建理论不依赖先前文献或先前的实证证据。
这一过程内生的冲突也很可能产生那种新颖的理论。当现存理论看起来并不充分时,这种理论很受期待。
感受与启示
首先,本文介绍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而且本文探讨的是利用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过程。对于我本人来讲,这是一种新的方法。
最直观的启示就是,在符合文末作者提出的应用条件时,可以考虑采用案例研究法来构建理论。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讲,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采用这种方法构建理论存在一定障碍。一方面需要加强案例学习,另一方面需要与有经验的研究者多交流。

其次,在本文的阅读过程中,在很多内容上我参考了《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十章,《实地研究中的案例研究》,对于表1的翻译,也参照了本书中引用表1所采用的翻译。本文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个由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过程,而更深入的对于案例研究法的使用说明,可以从《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书中找到答案。
最后,本文强化了我对于效度的认识。由于此前没有做过正式的研究,本人对效度,包括信度的理解都不到位,在五月中旬上过罗胜强教授的课后,明确了信度和效度对于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作者反复强调构建内部效度的重要性,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效度对于通过案例研究法构建理论的重要意义。

2011年6月19日。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88756/